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72篇
工人农民   74篇
世界政治   2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1251篇
中国共产党   5192篇
中国政治   6980篇
政治理论   1556篇
综合类   214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2317篇
  2013年   2218篇
  2012年   1565篇
  2011年   1461篇
  2010年   1439篇
  2009年   1299篇
  2008年   1428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陈寿朋教授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掩卷沉思,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幅是:陈寿朋先生桃李满天下,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与此同时,他又勤奋刻苦、夜以继  相似文献   
122.
刘伟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遇到的矛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失衡时比过去二十几年中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所以要求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使用上要有特殊方法。复杂性概括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经济增长速度的恢复十分显著,但是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攀升。1998年到2002年5年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程度是7.3%,明显低于改革开放26年来的平均速度9.4%。  相似文献   
123.
论循环经济的目标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生态效应,提高生态经济效率和实行3R原则还难以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转换思路,创新设计.循环经济立法以生态效应为导向,构建其法域、部门法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4.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经典老歌脍炙人口,四十多年前唱遍了祖国各地,展示了山西的美丽和富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给人开起了苦涩的玩笑:2001年盛夏,当山西省委书记田  相似文献   
125.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生态伦理的科学概括。人类必须“自为”地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是全面的,是协调的,是可持续的,核心是强调公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6.
杨金才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5,(6A):112-115
品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定力的长期坚持。只有赋予品牌以生命和思想,井真正认清了其本质的时候,才会凸显出品牌的魅力和价值。安防产业经过25年的发展,历经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的过程,正逐步找到一条打造民族安防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27.
村庄治理的出路在于寻求管理的民主化的路程。而分析研究村庄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显得十分必要。村庄治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国地制宜,利于生产,量力而行,便于生活,维护生态,坚持农家风味。  相似文献   
128.
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利益的分化与冲突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强化的群体形式加以体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速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利益的分化、博弈与失衡现象.由于社会缺乏稳定、公平、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制衡,利益分化必然是不规范的、利益博弈必然是不对称的、资源占有必然是不均衡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对转型期公共权力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公共权力必须反思发展路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9.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