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浅谈禁忌语     
语言的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试从禁忌语的起源、产生原因和范畴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对这一语言现象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42.
明凤英 《新民周刊》2012,(34):90-90
岁月像一阵大风,把人事吹散、聚合,也把这本动人的回忆之书,吹送到我的眼前。让一度尘封的文坛故事,某些曾是禁忌的话题,有了温润的光泽。《回首我们的时代》是一本珍贵感人的文坛回忆。更具体地说,本书像一部"时间机器",把我送回1970年代的台湾文坛。  相似文献   
43.
图腾文化是一种产生于原始时代的十分奇特复杂的文化现象,图腾观念、图腾禁忌及图腾艺术等构成图腾文化的主要元素。本文试阐述这些元素在氏族这一最早的社会组织中所发挥的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44.
语言禁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寻。按照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和性质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禁忌现象做分类研究,有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对外国的读者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5.
ITS more than a month from Christmas, but 26-year-old Chen Yu has been thinking for quite a while about what gilts she should buy Dr her family, friends and boyfriend, Meanwhile, her father has tried to dissuade her, "There's no point fbr a Chinese to observe a for- eign holiday."  相似文献   
46.
<正> 法律起源问题是传统法理学框架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被冷落,与其说是变得相对不重要了,还不如说是问题的解决有相当的难度,进展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何时起源的?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或原始社会规范是不是法)?这种争论已不完全是对事实的争论,更多的是解释标准的争论。然而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无疑还同时存在一个至少是同等重要的问题,即社会规范是怎样起源的?  相似文献   
47.
《劳动保障世界》2005,(3):43-43
接种流脑疫苗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禁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接种流脑疫苗要慎重: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2、有高热惊厥史者;3、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者;4、有精神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的人;5、有药物和食物过敏史者,对过敏体质者应在有急救条件的场所观察40分钟,打流脑疫苗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是否有过敏史;6、发烧或正处于疾病急性期的人,接种流脑疫苗也要慎重。  相似文献   
48.
《侨园》2011,(10):36-37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十忌:  相似文献   
49.
再论核禁忌     
“核禁忌”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具有感召力的。然而,“核禁忌”理论本身存在诸多矛盾和谬误之处。不使用核武器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禁止性规范,“核禁忌”也无法削弱核威慑的意义。从历史经验看,尽管自广岛、长崎之后核武器再也没有被使用过,但许多决策者都有过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只是根据理性分析、权衡利弊之后放弃了这一选择。而从政治心理学的层面分析,“核禁忌”理论显然夸大了单一规范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尤其在不同的利益相互冲突的场景下,国家安全往往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事实上,冷战后的全球核态势发展并没有受到这种禁忌的束缚,却时而出现倾向于使用核武器的势头。近年来,美国正对其核武库进行现代化升级并积极研发新型核武器。以美俄为代表的核大国也通过调整自身的核战略为可能实施的核打击大开方便之门。似是而非的“核禁忌”实际上反而增强了核威慑的必要性。虽然“核禁忌”在推动一系列核军控条约以及扩大无核武器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纯依靠观念的力量并不能引领人类走向无核世界。只要引发地区冲突和安全困境的政治根源得不到化解,核武器作为战争的工具之一就有可能被使用。而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战略稳定,核威慑的必要性在短期内仍然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50.
民族禁忌与中国早期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模式或文化形态最早发端于禁忌。“禁忌成为原始社会唯一的社会约束力,是人类以后社会中家族、道德、文字、宗教、政治、法律等所有带有规范性质的禁制的总源头。” 禁忌(taboo),来自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为避免遭到惩罚,禁止用“神圣”的东西,禁止触犯和接触“不洁”的人和事。最早的禁忌是原始人对大自然充满崇拜、畏惧而产生的,尤如冯特所说禁忌是对掩藏于某一事物中的魔鬼力量的信仰,它的起因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切勿激怒魔鬼。在人类社会形成的蒙昧、低级阶段。风雨雷电、洪水猛兽经常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由于生产力和智慧低下,原始人的思维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