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77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1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0篇
法律   781篇
中国共产党   1223篇
中国政治   2240篇
政治理论   575篇
综合类   79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朱健  陈勇 《求知》2021,(4):16-19
2021年是起步“十四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于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抓紧完成《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编制工作,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  相似文献   
992.
三线建设的社会公共空间独立于生产与生活空间之外,应企业内公共事务及日常活动、交流的需求而产生,顺三线企业客观条件的优化而建造。以礼堂为代表的公共空间,为企业内公共事务的开展提供了会议场所;为建设者的日常文体休闲提供了活动空间;也为三线内部及与地方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些依托于公共空间的活动,通过改善职工精神面貌,传递集体福利以及催化三线各群体之间交流等方式,间接推动了三线企业生产的发展,提升了集体利益,从而使不直接作用于生产的公共空间具备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994.
一个学科所具有的解释力直接关乎着该学科的活力。空间因其能够提供丰富的、透视思想道德发展变化的多维角度,而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中,并以其所蕴藉的时代性与生命力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朝向空间体验的敞开与拓展。它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域,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透彻认知。文章以马克思的感性实践观作为空间转向的理论基石,借鉴空间社会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进行探索,揭示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机嵌入、有机融入、高效配置的过程,进而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度"与"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95.
现代服务业门类众多,发展潜力旺盛,且其市场容纳度在不断提升。此项研究立足于陕西省,采用市场集中度、空间集聚指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集聚弹性等方法分别测算陕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现代服务业增长集聚弹性等。得出:陕西省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市场集中度为0.91105;现代服务业地理集中程度最高的行业属居民服务、修理服务业;工业总产值与现代服务业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性得分为0.508;住宿和餐饮业的增长集聚弹性最高,达到1.5377。  相似文献   
996.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虽然当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标准化建设无法满足乡村地域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但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某乡村的田野调查发现:政策压力下基层行政主体与村民主体可在互惠过程中进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最终,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与差异化公共文化空间在主体互惠中实现平衡.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结合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从制度机会与文化机会两个方面探究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逻辑.其中,制度机会是压力型体制下政策执行过程的动态平衡机制,而文化机会是乡村地方文化中的平衡机制;制度机会被村民主体感知利用,文化机会促使基层行政主体与村民主体以"目的—路径—策略"的行为逻辑进行工具性互惠,进而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997.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宋]苏轼【“一国两制”实践新示范】《同舟共进》: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您最关注其中哪些亮点,如何解读它的意义?杨道匡:澳门的面积大约3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高,地少人多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澳门未来将面临城市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的问题。横琴岛与澳门地域相邻,通过莲花大桥往来两地十分方便,横琴的面积达106平方公里,通过合作可为澳门长远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8.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96-100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尊重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与当地空间环境交互的特点,才能使黔北傩戏的活力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开辟新的黔北傩戏传承思路时,应当以当代黔北傩戏的发展需求为要义,创造一个满足当代人对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深交互、产生需求的环境,利用当代媒介环境的需求来启发社会活动,并塑造与人的需求、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2014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将给亚太和世界带来巨大机会和利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