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77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各国政治   529篇
工人农民   563篇
世界政治   16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83篇
法律   8055篇
中国共产党   16050篇
中国政治   17644篇
政治理论   7817篇
综合类   12090篇
  2024年   461篇
  2023年   2090篇
  2022年   1270篇
  2021年   2146篇
  2020年   2785篇
  2019年   1327篇
  2018年   566篇
  2017年   974篇
  2016年   1477篇
  2015年   2820篇
  2014年   6030篇
  2013年   4044篇
  2012年   4867篇
  2011年   4640篇
  2010年   4294篇
  2009年   4247篇
  2008年   4549篇
  2007年   3201篇
  2006年   2909篇
  2005年   2185篇
  2004年   1994篇
  2003年   1768篇
  2002年   1851篇
  2001年   1416篇
  2000年   1061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工智能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能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其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精准预测公共需求,助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但人工智能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对现有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产生了冲击,对信息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而引发社会问题。因此,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结合是社会治理系统优化的一项庞大工程,需要科学的系统框架,这一框架主要由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有利AI健康发展的环境、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架构、科学合理的AI技术架构、广泛应用的AI社会治理平台五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82.
83.
从历史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诞生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灵活运用,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的相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领导俄国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对其革命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从理论逻辑来看,列宁从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目的出发,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论述了为什么要灌输、怎样灌输的基本理论和重要依据;从现实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揭穿了俄国经济派、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面目,为工人运动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促进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在今天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4.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遭遇社会转型期,历史积累的问题与改革发展的问题交织,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尤在基层社会凸显。从根源上看,基层社会矛盾仍属人民内部矛盾,多为民众的利益诉求而非政治诉求。重构基层社会矛盾治理路径,规制各方行为,维护好群众合理合法权益,是为基层社会矛盾治理之首要任务。新形势下,应以法治思维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培育社会组织,强化社会组织和基层部门行为以及完善基层社会自治的法治规制,从而构建多元解纷的法治机制,达成涵摄“多元、共享、参与、合作、宽容”等包容性治理元素的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善治,从而化解社会风险,维护公正、安宁、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5.
针对智能泛在感知环境下的数据融合定位不准、应用功能单一以及多网存储的数据难以自动关联等问题,苏州公安在建设"城市盾牌"的过程中,提出了多维数据融合治理的方法和路径,并付诸实践,通过一年多的实际运用,全方位支撑了"城市盾牌"的体系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战成效。  相似文献   
86.
图片报道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新格局,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发扬志愿服务精神,12月14日上午,汶上县西城社区联合汶上县西顺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山东正权纺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到金星花园小区开展"红盟助力情暖万家——清洁家园喜迎新年"志愿服务活动。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企业班组长,西城社区全体社工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87.
以“AI换脸”为代表的“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具有极易发生电信诈骗、滋生网络谣言、证据不易保存等特点,冲击人伦道德、冲破法律底线、干扰正常监管,社会危害严重,法益侵害极大,给案件侦破带来诸多困扰。公安机关需结合个案特点,提高侦查工作的技术应用,加大打击力度,强化法律规制,完善对平台运营商的管理,实现对“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8.
《求实》2021,(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主要指中国地级行政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且不断迈向科学、系统的过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遵循价值、目标、路径的三维建构逻辑:价值维树立人民至上理念,秉承"人是尺度""人是主体""人是目的"标准,将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深深地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统摄市域社会治理活动;目标维形成社会力量在法律制度、政策法规及乡规民约等规则约束下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服务的善治秩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路径维坚持能动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协调性原则,调动城乡社会主体热情,统筹城乡社会治理事务,科学认识城乡社会底色,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89.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特征.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原则,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入洞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对170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人"的解放价值旨归的进一步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以人民为初心"奋斗目标的新赋能,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治国理政价值追求的新诠释;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在深化概念认知理解基础上,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0.
王卓 《人民论坛》2020,(11):86-89
流动人口的贫困性质复杂、社会风险隐蔽性较强,多维度贫困治理处于盲区。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覆盖贫困流动人口,有利于缓解其生存困境;为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小微金融服务和技能培训,有利于稳定就业,扩充其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化解贫困流动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