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2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萍 《学习导报》2014,(11):53-55
山云水月,天然真乐,无往弗在,亦奚以功名为哉?吾见为臣皆忠,为子皆孝,民风士习必为丕变。他日祀享于祠,以骈诸贤多矣。若但呻吟占毕,图应取以激利达,而于道漫不究心,固非圣贤著书教人之盛心,亦非书院创建之意也。——明·宏治十七年茶陵知州林廷玉《江书院记》  相似文献   
12.
檀国柱  王静 《台声》2011,(12):30-31
江汉思归客,片云天共远,落日心犹壮,古来存老马,乾坤一‘腐儒。永夜月同孤。秋风病欲苏。不必取长途。台湾知名律师许文彬先生在机场前往武汉的大巴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慢慢吟出这首杜甫的《江汉》。他说:在这样一个秋日来到湖北,  相似文献   
13.
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一连串的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6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举行"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  相似文献   
14.
荆楚地区年节习俗绚丽多彩,特别是荆楚端午习俗更是撩人兴味,它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先贤屈原的缅怀之情,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亦具潜移默化陶冶人们性情的力量,是弥足珍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物质的无形的东西往往比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更加重要,我们不仅要予以有效保护,同时还要善于利用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曾婕 《政策》2013,(4):66-68
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是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五个湖北"建设是6000万荆楚儿女共同的"荆楚梦",是"中国梦"的"湖北篇"。以先进的广播影视文化,聚集"五个湖北"建设正能量,是湖北广播影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五个湖北"是中国梦的"湖北篇""复兴是最大中国梦!"这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  相似文献   
16.
王本举 《学习月刊》2014,(24):46-48
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围绕这个标准和要求,湖北省委又提出了做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两为”干部的要求,这是总书记五条好干部标准的湖北具体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争做“两为”干部,途径很多,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是一条最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刘玉堂  袁北星 《政策》2011,(3):47-50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发挥湖北的文化优势,实现湖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前不久,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发展文化,营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在青年,未来在青年。荆楚大地一直是滋生梦想的沃土,曾催生在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9.
文俊 《两岸关系》2014,(7):45-46
<正>2014年5月24日,由国务院台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甲午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炎帝故里随州隆重举行。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140余名信众受邀参加了开幕大典,并在湖北进行了参访考察。八天活动行程纵行千里,横贯武汉、随州、神农架等地,参观了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炎帝故里文化园、神农坛、三峡大坝、荆州古城等人文胜迹。在寻宗忆祖的  相似文献   
20.
裴高才 《世纪行》2014,(8):41-45
<正>"百善孝为先,万德义为本。""孝义"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溶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湖北就是孕育孝义文化的热土,从这里走出了老莱子、黄香、董永、关羽、木兰、孟宗,以及当代"信义兄弟""中国好兄弟"等孝义儿女。孕育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董永传说》《楚剧》《黄梅戏》《湖北大鼓》,也是艺术传承孝义文化的重镇。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重点道德读本《孝义感动中国》(裴高才、胡育华、刘芳、周娟编著),在解读孝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