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现代法学》2015,(3):43-49
西汉政权建立之即,为解决急迫的民生问题,出台了"兵罢归家"及"令民归乡","轻田租"及"驰山泽之禁","量吏禄"及"度官用"等民政、经济及财政政策。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相关的户籍编制、授田宅、自占名数、复故田宅、名田宅、不动产确权、田租税、矿产开采、公职人员薪俸及公务消费等制度,实现了民生政策的法制化。汉初民生政策的法制化不仅对于恢复和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西汉政权的稳固以及社会管理,社会控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及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2.
《法律与生活》2012,(18):13-13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因出土著名的辛追夫人长久不腐的躯体及大量珍贵的西汉精美漆器、丝织品、帛书典籍而举世闻名。但近年来,在长沙市民中暗传汉墓风水好、土壤有“灵气”的论调,一些人因此屡屡盗挖马王堆汉墓封土,拿来种菜、养花甚至腌制咸鸭蛋。因频遭取土,致使马王堆1号墓和2号墓墓顶铺设的水泥板边缘塌陷。  相似文献   
53.
杨丽 《传承》2009,(14):70-71
西汉时期,地处北部边境的并州,是农耕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交错相接的地区,也就成为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流、碰撞与冲突的前沿阵地,其人口来源复杂,人口数量极不稳定,其变化大致经过了快速发展、持续增加和快速减少这一过程,这一变化实则是西汉王朝经济和边防实力兴衰的晴雨表,折射出这个王朝综合国力由兴盛转向式微。  相似文献   
54.
《党的建设》2010,(12):54-54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洛阳人,主要活动于汉文帝时期。他关心国事民事,锐意改革,主张"悉更秦之法"为汉家垂范立制。贾谊是著名的政论家,留下了《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  相似文献   
55.
西汉大臣汲黯曾经当面批评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是武帝的品格,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官场品格。盖国家的政策与所尊崇的理论发生矛盾,说一套做一套成为官场风气在所难免。西汉政权之所以被篡夺,固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而对虚伪的容忍与欣赏,则在其中起着发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西汉昭宣时代循吏大量出现是昭宣时代实行宽缓的统治策略的必然结果,出现与汉宣帝注重完善官吏选拔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儒学礼乐教化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循吏的出现;广大劳动人民对和平富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循吏的拥戴与支持也是循吏不断涌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7.
王元 《各界》2013,(3):39-43
西汉的袁盎,是历史上颇有魅力的人物,他能言直谏,意气慷慨,既为朝廷重臣所佩服,也为江湖大侠所敬重。司马迁称他“好声矜贤,竟以名败”,最终却因为名声而死,是“善谏而不顾身”的典范。  相似文献   
58.
《世纪桥》2008,(12)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59.
西汉政权大体上沿用的是秦朝的官僚政治体制.在此体制下其致力于齐平社会的举措较之秦朝既有因袭又有所改进,具体表现在削藩与推恩、抑制商人、加大政府职位开放力度以及镇压、迁徙豪强等政策上。尽管事实上这些政策除却"削藩与推恩"一事因其与巩固统治有直接关系而受重视、贯彻以外.其余均收效不大,官僚行政既不彻底,其齐平的举措又不完全,其效能亦自有限。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它们仍然丰富了中国古代社会控制的手段与形式,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60.
马军 《传承》2008,(21):46-47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因能诵善文而才名远播;21岁时,被文帝召为博士,是宫中最年轻的博士;随后屡遭谗言和不幸,33岁时.在忧郁中死去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提出许多卓有远见的主张并先后为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采纳,他的文章如《过秦论》《治安策》等被人们传颂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