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90篇
中国共产党   333篇
中国政治   416篇
政治理论   239篇
综合类   2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书讯     
《因父之名:蒙冤入狱十五载始末》作者:格里·康伦(爱尔兰)译者:钱峰秦虞定价:35元出版:2012年11月作者以亲历者与受害人的身份,讲述了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司法丑闻——"吉尔福德四人案"的来龙去脉,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在亲情支撑下与司法不公顽强抗争的动人画卷。本书可谓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当代纪实作品。  相似文献   
42.
《求实》2022,(3)
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当前,农村面临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的结构性发展困境,乡村治理缺少主体性精英。因此,乡村振兴需要具有主体性的精英回归。返乡精英是新乡贤再造的新群体,他们具有较高道德品行、超群能力资源并熟悉乡土规则。新乡贤嵌入乡村社会,其嵌入行动分别是情感嵌入、身份嵌入和治理嵌入,具体表现为:新乡贤对故乡的情感记忆和熟人社会的乡土情怀,基层政府对返乡精英新乡贤的合法性身份建构,新乡贤处于乡村治理的“在场”位置。新乡贤嵌入乡村治理场域,主要通过融入治理主体、进入乡贤组织和道德权威评价等路径,能够有效重构乡村治理。新乡贤返乡治村,不仅能够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结构,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策略多样化,而且可以培育村民现代价值观念,促使村民增加公共理性和行为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43.
杜靖 《思想战线》2022,48(1):26
中外历史学家呼应或契合“唐宋变革论”,主张宋代以来各朝代宗族是一个新阶段、新发明和新类型。从思想史和实践人类学论来看,未必尽然,因为宋代以来各地宗族实践的要素及精神都早已在中古乃至先秦时期准备好了,并一直在践行。宋代以来的宗族,不过是历史的实践者在不同社会情境下面对各自的问题而有意识搬取过往诸要素,并任意组合的结果。中古时期的士族及观念并没有随着残唐五代的结束而终止,相反,延续下来。那些士族或大族后裔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从世系主干上滑落下来,变成了旁系和普通人。当然,也可能是朝代更替或政治原因而“废贵为庶”。但是,士族、大族的观念仍然在他们意识里,并结合时代语境而演绎,因而不一定全都是“庶民化”或“礼仪向下”的结果,故新形态一说值得再讨论。中国宗族研究要回到人的立场,回到实践者主体性上去理解,才有可能看清其本质。  相似文献   
44.
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集中论述了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主体性缺失的实践表征,并从多个维度透视了高校学风建设主体性缺失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主体性重建的多维路径,即以优良教风带动学风、以校园文化培育学风、以管理服务树立学风、以实践平台促进学风、以淘汰机制治理学风。  相似文献   
45.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46.
《求实》2014,(10)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外化,是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以不断增加其人文价值的现实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在观念层面的外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人本身,解决好以谁为本和如何为本的问题。在实践层面的外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把人当人看,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人;而且应把人当主体看,培育人健全的主体性。秉持大文化的视野,力行开发主体广泛性,恰当开发及运用人文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外化的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47.
"审判中心主义"的前提和基础是庭审实质化,实现从"粗放型庭审"到"精细型庭审"的转变,而庭审实质化则要求控辩双方在庭审中充分对抗,为此需要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提高律师辩护质量,建构一支足够与控方抗衡的力量,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需要转变视角,将民事诉讼中的释明权理论引入到刑事诉讼中,发挥法官的能动作用,通过法官释明权的行使,弥补控辩双方之间失衡的力量。为了防止法官滥用释明权,威胁法官的中立性,有必要从释明的范围、释明适用的阶段、释明的方法、释明的界限以及释明的责任等方面对法官释明权进行一定的规制,此外,可以尝试通过案例指导逐步构建完整的刑事释明制度。  相似文献   
4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近年来,台州市不断探索构建党的基层组织生活"6+X"模式,坚持党味、风味、口味"三味"融合,思想性、主体性、开放性、服务性"四性"统一,在两新组织中全力打造创意党组织生活升级版,以"青春之党建"实现党建之青春,实践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不断创新活动组织形式进一步提升思想引领力  相似文献   
49.
《学理论》2015,(15)
从老子的"自然"之道,到庄子的"逍遥"之境,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对山水",揭示了道家主体性思想演变的基本特征:由天道向人道,由宇宙本体向人生价值本体演变的进递与转换。其中,"玄对山水"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们的人生旨趣与学理指向,不仅在山水中奕情,更在山水中"遗物""忘人",从而在人与物的一体性中开辟出了一片闲适的生命家园。  相似文献   
50.
在当代民主背景和宪政框架下,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受众之间就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手段做出的信息互动和相互调适。在此过程中,层次有别、归属有别、利益有别的政策受众借助两类博弈和两大路径行使自身民主权利,争取并维护自身的利益。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尊重政策受众的主体性,利用主体性和引导主体性,是推动公共政策执行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