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213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古时,曹孟德“哀民生之多艰”,今日,温总理“国民之福便是国家之幸”。他以国家总理身份于世界面前坦言民生为其所痛。这除个人情怀之外,似乎还可看见政府执政价值的温和取向。近日,记者走近吴忠民,与这位研究社会公正的学者、教授一同感受中国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42.
如何做到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在杨浦区,有这样几位共产党员,他们有的是身处一线、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有的是整天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有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尽管工作领域不同,分工各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回答着这样一个传统而很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在我国的古汉字中,有着许许多多极其精辟的观点,其中,古汉字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有着十分生动丰富的内容,本文对“贫穷”与“富裕”、“富”字和“福”字、进行简要诠释;对“福”字倒贴的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4.
新书架     
《乡音》2012,(12):40-40
《何谓文化》作者:余秋雨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何谓文化》一书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作者从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并从生命层面上展开回忆,回忆了与巴金、谢晋、黄佐临、白先  相似文献   
45.
<正>在农十三师火箭农场有这样一位连长,他作为兵团的第二代,传承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团结、实干、开拓、奉献"的火箭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尤为淋漓尽致。他就是火箭农场农一连连长明新年。明新年,45岁,汉族,中共党员。自1996年在农一连担任连长以来,十几年如一日。他对领导尊重,对职工呵护,对同事平易近人,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  相似文献   
46.
晓沙 《台声》2008,(2):62-66
公祭 公祭是我国古代国家礼制的重中之重,祭品丰厚,仪式盘大,祭祀对象为天地山川、宗庙社稷。除了代表国民的精神信仰外,它更现实的功能是整合社会关系,稳定国家秩序。与春节有关的祭祀是正月上辛日天子“祈谷”。  相似文献   
47.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在本刊记者的几经相约下,我们终于见到了忙碌一整天的玉树州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尕玛朋措同志,一向低调、实干的他。是位典型的康巴汉子,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为人随和,智慧干练,在简单的工作餐中.我们开始了采访——  相似文献   
48.
《精神文明导刊》2010,(5):45-45
这几天,举国上下在心系那些仍被埋在废墟下的玉树人的同时,也满含泪水地默念着一个香港义工的名字:黄福荣。因为这个名字,港人的心与国家这场灾难贴得更近;因为这个名字,震灾之痛中的玉树变得更加坚强;也因为这个名字,心向玉树的心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9.
刘伟 《今日浙江》2009,(20):40-41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义。在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观进行了艰辛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发展观。这些发展观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演进轨迹清晰可见,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50.
如何追求公共利益和追求什么样的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伦理研究的前提,然而什么是公共利益,人们对此理解并不相同,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公共利益付出与享有往往存在不对称的情形;公共行政实践上公共利益自身定位与边界确定;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公共利益是人为的一种工具性设定而非具有普世性的道德地位。深入探究并诠释这一问题的实质,需要明确公共利益既不能等同于公众利益,亦不能等同于共同利益,它只能而且必须与个人利益形成辩证统一关系。唯此才能在公共行政领域确定对私人利益的尊重以及放弃公共利益的道德优先地位。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增进与实现并完成公共行政治理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