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213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刘义新,原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建设村党支部书记。5月8日,他在为村民办事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6月25日,湖北省委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72.
在二师二十一团六连,一提到肖家恩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百岁高龄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今年48岁的肖家恩,2000年从老家来到二十一团六连,一直和今年满100岁高龄的父亲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去年刚  相似文献   
73.
论法律科学中的解释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知识分析了法律科学中的解释和诠释概念。文章认为:法律只能被解释而不能被诠释;在法律科学中,解释是法律方法,诠释是法学方法;解释是语义域概念,诠释是语用域概念;解释是客观性范畴,诠释是主观性范畴。  相似文献   
74.
王刚 《理论视野》2014,(4):21-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何以实现"的问题。对这个"元"问题,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如何实现"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同时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作了后续拓展,即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5.
1986年夏天,我从高中考入军校。4年的军校生活使我眼界大开。我一边如饥似渴地汲取理论营养,一边尝试用理论诠释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身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也迅速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毕业两年多,我就被选进机关宣传部门工作,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6.
陈君慧 《求索》2011,(4):188-190
明代诗歌阐释学相对于宋诗学来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表征即是诗论中出现了大量的"水月镜花"之喻,形成了明代诗歌反诠释反笺注的阐释倾向;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提出了反对阐释学理论,其主要特征是反对哲学层面的本体论主义和传统的内容说,二者在诗学特征方面表现出隐性的遥契,具体可概括为:消解作者的意图、回避文本内容和关注感觉和体悟。从根本上说,前者是对西方传统庸俗释义之风的彻底反叛,是对西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后者是对有宋以来"尚意"阐释学的颠覆,是对知识主义、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解构,二者都具有解构性质。  相似文献   
77.
褚红素  霍中华 《奋斗》2009,(8):56-57
对于高校的学生党支部而言,“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不忽视学生的独立和个性问题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使广大学生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构建和谐寝室、和谐班级,从而促进校园中的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78.
孔子和《论语》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当代诠释,能够在化解单极世界、消除"中国威胁论"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论语》"罕言"利,但并非不言或否定利,只是强调一切之利皆当"义之与比",追求以正当合义的行为获得财富、摆脱贫贱。《论语》"叩其两端"、重视德治教化的方法和思想,为构建当代先进的道德文化而"化成天下"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和价值观的参照。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以不断地对元典进行重新诠释的形式展开的,当代的《论语》诠释也必须与时俱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诠释转型,为当代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9.
理解和解释:法学家心镜的法律图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法学家理解和解释法律之向度与立场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并进一步探讨说明法学家诠释法律的特征和地位。  相似文献   
80.
法律诠释是为了达致真理而不是为了标榜真理。诠释法律之真理的绝对主义观念是一种设定法律理想的诠释理论,诠释法律之真理的相对主义观念则是一种解构现实法律理想的诠释理论。法律自身的真理性和法律诠释的真理性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