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49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8篇
法律   874篇
中国共产党   936篇
中国政治   1743篇
政治理论   599篇
综合类   10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董连翔 《唯实》2013,(3):44-4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党的群众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集中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认同的挑战、决策合法的挑战、利益协调的挑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2.
全球化与现代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冲击,两个大趋势,一是世界范围内的普世价值的广泛传播,二是地域化、民族性的彰显;普适性的公民提出的是在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法治应当如何构建符合全球背景的法治价值,地域性的公民观关怀中国本土。在转型期的中国,冲突如何协调,法治之路如何选择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力求在在全球化时代为中国法治秩序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3.
在现代社会,自我认同问题的凸显有其深刻的原因.总的来说,现代自我认同危机是现代性对日常生活侵袭的结果;全球化进程是自我认同危机出现的大背景;科学技术推动了自我认同危机的出现;消费文化进一步催生自我认同危机;大众传媒则加速了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4.
清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史的最后总结期,清诗特色的形成得益于康熙朝王士禛"神韵诗"的创立和乾隆朝袁枚"性灵说"的张扬,而这两次诗风的转变跟清廷统治者建设满、汉文化认同的过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5.
华人华侨社团是维系华人华侨的支柱和桥梁。当祖籍国积弱贫困之时,华人华侨对于祖国的情感更多是基于盼其民族的振兴;而当国家处于发展繁荣之时,华人华侨表达的是基于祖籍国发展的自豪感。在两种感情的维系中,华人华侨社团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凝聚人心和桥梁沟通之效。  相似文献   
106.
一、发展历程法国的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公民教育课程的国家。法国公民教育的目标是按照共和国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的政治意识和道德素质。简单说来,法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以下的过程。公民教育的确立阶段。为摆脱宗教对民众思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与文化自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文化自觉视域下考察当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够自知、自明、自辩、自强的问题。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知能力、明辨能力、创新能力、践行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8.
提起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群具有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对社区矫正对象履行监督管理等职责的专门工作人员。事实上,除了"监管者",他们还有着许多其他身份。近年来,广东省社区矫正工作者在严格落实监督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帮扶,充当多面手,通过帮困解难、扶持就业、心理疏导等,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改善生活境况,重拾生活信心,顺利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09.
《学理论》2015,(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一部分,回族流动人口占有重要比例,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殊性造成自身的社会认同出现差异。本文通过对武汉洪山区进行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文献分析法获取资料,分析新生代回族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现象及造成原因,提出从政府部门、社区、流动人口群体等方面的建议,旨在加强新生代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0.
社会心态是弥散、浮动于社会或群体中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基调性的社会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倾向,是社会心理对当下之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即时回应。现实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是特定社会心态的客观根源,而社会中通行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社会成员客观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到社会心态的中介转换器。怨恨、疑忌、冷漠、暴戾、投机、浮躁、焦虑、迷茫、自我弱势想象等社会心态的蔓延,既显露了我国社会制度、结构层面的失衡与裂痕,也表征了核心价值观某种程度的缺席。要重塑核心价值观,并使其真正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认同,这种价值观必须最大程度地反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共通的利益。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分化、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中,这种共同、共通利益的现实基础,也即在分化中维系着整合、在彼此的殊异中保留着一致的共同社会存在形态,就是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