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辛弃疾寿词中的“三国情结”和“桃源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功立业、恢复山河为主旨的“三国情结”和以全身远祸、归隐自适为主旨的“桃源情结”是辛弃疾一生中互相矛盾的情结。这种矛盾在他的寿词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种传统上以溢美寿者为特点的词作题材中 ,表面上的欢娱之词掩盖的是作者在“进取”与“隐退”之间徘徊的复杂心态。因而 ,辛弃疾的的寿词具有明显的自喻性质  相似文献   
32.
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提及的“一夜鱼龙舞”,指的是元宵节里挂的鱼形花灯和舞龙灯。  相似文献   
33.
闽北青山绿水,是南方林海,"双世遗"武夷山就处在其中。朱熹、辛弃疾、陆游、柳永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法医学鼻祖宋慈的故乡就在这里,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如今的南平精彩纷呈。2011年11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会,红荔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詹红荔走向了全国。一个艰巨的任务更落在了南平中院党组一班人肩上,如何让南平荔红枝头、荔满枝头?  相似文献   
34.
正去过崂山北九水的游客,多会在山涧里的一块大石前驻足。令他们停下脚步的,不是磐顽之石,而是石上镌刻的两个字"抱一"。"抱一",出自《道德经》,文字虽简,却颇耐咂味。一滴水,折射七色光。何谓"抱一"?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理解。  相似文献   
35.
莫砺锋 《群众》2014,(5):61-64
"何处望神州,满眼春光北固楼","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皆出自一位做过镇江知府的先贤之手,这位先贤就是宋朝文武双全的爱国志士辛弃疾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人生观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主,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无论"居届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念念不忘驱除外侮、收复失地,始终在为统一祖国不懈地斗争。他的词赋创作也密切地联系着他的事业和理想,在其传世的600多首《稼轩长短句》中,彰显出为民族命运担忧、替国家前途着想的人生理念和执著精神,不只真挚动人,而且豪放悲壮,虽历经百代到今天,诵来仍能给人们心灵上以深层的触动。本期讲坛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坎坷多于坦途、挫折多于幸运的一生,去领略他矢志不二的崇高情怀和使人仰望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36.
蒋寄红 《湖湘论坛》2003,16(3):74-75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他的词作内容广博 ,不少篇章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 ,批判南宋朝廷的苟安政策 ,表达了他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 ,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真诚充沛的激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即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五年 (116 9年 ) ,也就是辛弃疾渡江南来后的第八个年头。是时 ,辛弃疾任建康府 (今江苏南京 )通判。赏心亭是建康城上的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载 :“赏心亭在 (城西 )下水门城上 ,下临秦淮 ,尽观赏之胜。”他登亭远眺江北 ,正是“三千里地山河 ,四十年来家国…  相似文献   
37.
《理论导报》2012,(10):72
永平镇为铅山故治,设镇始于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位于县境中部偏东.其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侧临水(桐木江),地扼闽赣交通要冲(上分线),峰福铁路、上武高速、县道陈老公路、五虹公路穿境而过。国家二级企业江铜集团永平铜矿座落在境域西部。永平镇辖区面积14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镇区人口3.5万),辖1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个街道、1个垦殖场、1个林场。永平镇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丰富,报本坊、白菜碑、辛弃疾墓、蒋士铨墓、大义桥、明城墙、文昌阁等人文遗产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38.
《江苏政协》2011,(1):5
<正>2010年12月8日,省政协举行第十九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讲座。讲座中,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以  相似文献   
39.
贾延芳 《春秋》2013,(6):58-60
“宋词二安”李清照、辛弃疾,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并称为文化史上的“历城四大家”,他们积淀了历城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0.
柳永与成语     
安宁 《福建乡土》2006,(6):31-32
唐诗宋词,是我国脍炙人口的古代传统文化。苏东坡、柳永、辛弃疾并称为宋朝三大著名词家。他们风格各异、成就辉煌,把宋词推向顶峰。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是福建武夷山白水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