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是我国词曲史上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开拓者,他转变词风,用俚语入词,使词从上层社会回到市井里巷中,对词的形式的发展和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都作出了贡献。遗作有《乐章集》,集中除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外,绝大多数是长调,而且有不少是他创制的。他写的《雨霖铃》就是柳词艺术风格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词云: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柳永是一位词人,也是一位歌手。当时的柳永也似如今歌坛上红得发紫的男女歌手们一样,拥有许多歌迷,写过200多首流行于北宋歌坛的歌词。女词人李清照十分欣赏柳永。她评价柳永用的一句妙联  相似文献   

3.
武夷访柳     
正癸巳深秋,"小说闽军"聚集在世界文化遗产暨世界自然遗产胜地武夷山举行小说改稿会,我忝列其中。其间,我"拜访"了一个人。此人姓柳,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因在家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的童年是在家乡福建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度过的。他与胞兄柳三复、柳三接在武夷山鹅仔峰下课读,兄弟三人  相似文献   

4.
一柳永是北宋词坛高手,武夷山是他的出生地。到武夷山不去见见柳永,肯定会留下遗憾。热情的东道主似乎把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照顾到了,却没有安排去看看“柳永”。于是,在拜谒“朱熹”的路上,我和同行的唐瑜先生便匆匆拐了一个弯,来到了“柳永纪念馆”。这是一尊大理石雕像:风尘仆仆的柳永刚刚步出家门。柳永要去哪里?他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不是曾自谓“流浪词人”吗?难道那尘世的风风雨雨并未使他疲惫,依然眷恋着家外的万千风景吗?二武夷山碧水丹山,人杰地灵,曾孕育生成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历代达官来这里印下过足迹,…  相似文献   

5.
陈艳秋 《前沿》2010,(12):146-149
柳永在词学史上的功过是非前人多有论述,笔者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柳词的俚俗语言作深入解读,同时对柳永创作角度转换的因由进行探究,以期丰富读者对柳永其人其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稿费原先叫润笔,据考起源于隋朝。隋文帝杨坚让手下一个官员起草诏书,另一位官员在旁边开玩笑说:“笔干了。”又一位官员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从此,文人按照别人的要求写文章、绘画、书法,得到一定的报酬,就叫做“润笔”。那时候的“润笔”即稿费的标准如何,似乎伸缩性相当大。除了有少数人“明码实价”地标明各种文体的报酬数目之外,其余的大都由索稿的一方按情况酌量付给,没有定准。裴晋公修福光寺,求文于皇甫浞。皇甫浞开价是每字索绢三匹。这是作者自己定的稿费标准。吕夷简60岁生日,求柳永写了一首词。写完后,报酬是蜀锦二端,吴绫四端。这是索稿人酌情付酬。柳永觉得稿酬太低,曾有词发牢骚说:“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说是  相似文献   

7.
有人向宋仁宗推荐柳永,宋仁宗“材料”都没看,提笔就作了“重要批示”:“且去填词。”北宋柳永与宋仁宗之间曾有一段著名得近乎泛滥的公案,柳永学了点“文武艺术”,想卖与宋仁宗,宋仁宗有点看不上,柳永便又急又恨,心怀不满,骂宋仁宗“好不识货”,“口是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4)
正11年前,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举行,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大陆19个省市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对柳词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讨会在柳永故乡武夷山市举办,使与会的柳词专家学者感到十分亲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4月11日刚刚揭幕的柳永纪念馆。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柳永的故乡武夷山市举行,应邀出席的有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内19个省市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对柳词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韵文学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中期较有影响的是豪放派词的开拓者苏轼,而把慢词创作引向通俗、市民化道路的则当是柳永。自此,婉约词风雄踞北宋词坛,苏轼对词的革新竟未能起到很大的反响。但是,他把词的创作由俗的领域向文人士大夫的方向转化,这个贡献在词的发展中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北宋后期词似乎有些传承性地努力摆脱柳永的“俗”向“雅”的方向回归。在这  相似文献   

11.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标识性人物.他大量创制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他开创俚俗词派,改变了以"雅"为绝对主体的传统风格;他创作主体介入,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绝对主体的传统方式.柳永在北宋词坛这个"极其变"[1]的时代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柳永俗词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入宋之后 ,由于歌舞宴饮、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的滋蔓 ,形成了尚艳、尚柔而趋俗的局面。在这种人文环境中 ,受世俗文化的市井风情的熏染 ,柳永词张扬出鲜明的“俗”的创作个性。其俗词的兴起 ,代表了当时追逐流俗的审美取向和创作趋向。他的词“为情所役”,多用俚曲慢调、鄙俗之语 ,恣意抒写世俗的男女情爱 ,源流上承接晚唐五代温之花间词而来 ,却更具有浓厚的市井艳俗味。柳永词与晏、欧词虽有雅俗之分 ,一为贵族雅词 ,一为市民俗词 ,但晏、欧词的富贵气与柳永词的市井态 ,本质上都是一种俗。柳永词的“以俗为美” ,往往遭人訾议 ,但是从柳永到周邦彦的百余年间 ,大凡北宋重要词家 ,或扬或弃多染指其间。  相似文献   

13.
以歌妓为参照物,词人兼有词中的自我、词外的自我双重身份,前者指向娱乐生活,后者指向主体的精神境界,分别显现出词人游戏与严肃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二者的结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苏轼是完美的典型;前者向后者的逾越是对社会的挑战,柳永的遭遇最典型。词人对后者的选择高扬了人类形而上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慢词与柳永     
每有大江东去般的壮阔激情或晓风残月般的缠绵悱恻,就想起了宋词。那精于炼句的晏殊著、词明丽的欧阳修为文雄豪俊爽的苏轼……无不深刻于脑际并勾勒出幅幅动人的画卷久,久挥之不去。而杂居于伶工乐伎中的柳永则,以其繁音纡节局、面开张的慢词,让我情有独钟。柳永精于音律,深谙民间曲调。因此其,倚声填制的慢词于民间广为流传以,致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我爱柳词的另一个缘由,多半是他那出身卑微的经历所致。他一生不第未,披过官袍病,殁时竟是伶工歌伎们聚资而葬。而其填词的深厚功夫却让许多词人汗颜。柳词对后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秋景凄凉萧条、幽静深邃、旷远明净等特点,诗人历来把秋景作为咏物言志的写作支点抒发不同的感受。本文总结分析了毛泽东、王勃、杜甫、柳永、刘禹锡、李清照、范仲淹等文人借不同秋景写不同情语的写作技法,以期同文学爱好者一起在赏析文学作品和练习写作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6.
要做好询、讯问笔录,除了掌握笔录常用字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笔录难字。笔录难字可分为四类:方言字、口语字、犯罪隐语字和冷僻字。笔录难字中80%以上是形声宇,辨别和牢记形旁和声旁是识写笔录难字的一条捷径。有音有义但无形的难字(即还没有的字)可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或谐音字代替。俗读字的记写方法有两种:拟音和重意。使用通用字要注意规范化,公安干警的一项重要工作:随时收集笔录难字。  相似文献   

17.
沉洲 《福建乡土》2014,(3):52-53
正时光从北宋的古驿道一路穿越,以翻过一个世纪的跋山涉水,风雨无阻,抵临了今天的现代都会,宋人悲悲切切的丝竹管弦依旧尾随不舍,让已经步入21世纪的人们心头无端飘袅起一缕缕莫名的感动。就因为离经叛道,就因为放浪不羁,也还因为自命不凡,历史的故纸堆里没有给柳永留下立锥之地。据今人考证,他大约生于987  相似文献   

18.
尧山壁 《乡音》2023,(3):46-47
<正>眉卿习诗未久,进步颇快,何以然?悟性加勤奋,对诗理解到位。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喜欢上李煜、韦庄、晏殊、欧阳修、柳永、李清照,都是一些婉约词人,大概与她的性别、性格有关。从欣赏、模仿到创作,古意新词,抒写性灵,率性率真,不止把心底的秘密抖搂出来,还能形象化展现,形成艺术魅力,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给我鲜明印象。  相似文献   

19.
无论如何,柳三变都应感激宋仁宗,倘不是宋仁宗给他批了一张条子:“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这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做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多搜刮些民脂民膏而已。可是皇帝老儿大笔一挥断了柳永的仕途,反倒成就了一代大师,不仅当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且后世也把他尊为“婉约派”词人的祖师爷。  相似文献   

20.
袁香琴 《理论月刊》2014,(1):101-104
拼合字是方块古壮字与水文中共有的非常有特色的一类字。就拼合字的构件、造字方式、形成过程等方面而言,水文与古壮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能对这两种拼合字的内部构成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当有助于我们了解两种文字中的拼合字对借源文字的借用和改造,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拼合字对本民族自源文字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