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本案情】2000年1月3日,某县人民法院经唐XX申请,向王XX发出《支付令》,要求其履行还款义务。执行人员将法律文书送达给王XX的儿子王X,并以王XX名义签收了法律文书。在王XX没有收到支付令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2.
法律文书送达贯穿于整个诉讼进程的始终,将诉讼中各个不同的阶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不仅对于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关系着正义、效率的实现问题;虽然如此,我国现阶段法律文书送达工作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法院日常的审判工作。本文在分析当前法律文书送达难的原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3.
行政执法行为在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的同时必须坚持效率性原则,也就是说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治安法律法规对于传唤和送达的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着执行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距。因此,探讨符合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效益的治安传唤与送达方式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民事送达已经成为妨碍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制约审判效率、影响当事人权利实现的难题。借鉴两大法系送达制度,结合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审判实践,我国的民事送达制度在送达原则、送达主体及送达方式等方面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5.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为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保证法院公正、高效审理行政案件,制定了《关于适用简便程序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该意见对适用简便程序审理行政案件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起诉和受理、审前准备、开庭审理、宣判送达等七部分共28条作出了规定。该意见已于去年12月1日开始在全市法院试行。  相似文献   
76.
《党史天地》2007,(11):44-44
黄安县委:本月初八日派XXX兄前来黄安告以对任军策略,到时适黄安被任军占领二日,X兄无由得见兄而而返。十一、十二两日,特委来时,又连送二函.并派XX兄回来(其时尚不知黄安失败),均未送达。现派XX兄负京汉路区特委书记责任,在黄陂、孝感一带尽量做骚动工作,响应兄处暴动,惟你们自退出黄安至今,将及两旬,终不见派一人送报告来,实令省委对于兄处工作指导感受困难。此点兄须负责任,以后兄须多做报告。兹仅就先后各方探报,对于兄处工作,作下列各项指示(十二月十一日特委致兄处信,大体仍适用,一并带来):  相似文献   
77.
北京某公司于2010年7月和8月分别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北京仲裁委员会(2010)京仲裁字第0207号仲裁裁决书,要求黑龙江省某公司支付裁决书内容。随后,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平常信函寄出仲裁裁决书未送达被申请人未生效”和“快件邮寄没有到达被申请人必须进行公告送达”为由.  相似文献   
78.
《求贤》2010,(11):31-32
为了帮助青海玉树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从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到25日上午.在短短的10天内.天津市救灾物资储备站就连续三次向灾区紧急抢运救灾物资2.1万件(包),重700吨:使用大型运输车辆60台次,在全国率先将中央储备物资运抵灾区.受到了国家民政部表扬。天津市救灾物资储备站主任冯忠兴就是这支特别能战斗的坚强备灾队伍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9.
宗玲 《法学杂志》2007,28(6):124-126
"送达难"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送达地址的问题,我国现行民事送达制度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这也为送达制度的下一步完善提出了具体课题.在大力彰显"公正"、"效率"与"诚信"的理念指导下,在社会上建立普遍意义上的送达地址申报与变更制度,并扩大推定送达的适用范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郭锐  罗鹏 《中国检察官》2011,(16):10-11
送达程序作为诉讼程序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不能忽视其对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确保实体判决合法、公正的意义,要对严重违反送达法律规定,并且影响实体判决的行为依法履行抗诉职能,对其他违法行为也应当通过检察建议等形式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