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1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580篇
中国共产党   1095篇
中国政治   1254篇
政治理论   774篇
综合类   95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传统被害研究范式认为,犯罪之因和被害之果是一种有序的联系,在因果之间完全可以用逻辑推理作为沟通桥梁。但逻辑不是万能的,在刑事法领域中,刑事疑难问题单纯凭借对法规则的逻辑适用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还应当正式引入实证研究方法从被害人和被告人两个角度进行经验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自由刑变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刑变革应当坚持下列原则:关注促进罪犯重返社会目标;以维护刑罚公正为前提;以保证社会安全为必需;将监禁刑改革与限制刑创新做一体化考虑.自由刑变革的逻辑是试错的逻辑与文化发展优先的逻辑.  相似文献   
33.
激励理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涛  ;邓淑莲 《求索》2007,(8):71-73
目前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领域,而每个领域对激励理论的研究都有其独特的逻辑,本文将其概括为心理诱导逻辑、利益关联逻辑和结构约束逻辑,这三种逻辑互相补充,可以作为管理学建构面向实践的激励模型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34.
由戚俊杰和刘玉明主编的<勿忘甲午>丛书,以强烈的开拓精神,缜密的思辨逻辑,从不同的视点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宏大场面和悲壮历史,具有深刻的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35.
许多学生在公务员(逻辑)考试中一味使用指导教材上的“排除法”,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只要利用好在课堂上所学的逻辑知识就可以寻找到解题的快捷方式。  相似文献   
36.
民初政治的失败,引起一系列反思,不同的反思在历史上留下不同的轨迹。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民初政治的特殊视角,在造就其革命理论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重大偏差,造成历史发展的曲折。今天的改革是历史逻辑的回归,是要完成前人未竞之事业。只有将革命理论和改革开放置于历史逻辑之中,才不至于偏离历史的方向。  相似文献   
37.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门学科的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基本范畴与学术规范的确立。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应确立表明其独立学科地位的范畴与学术话语。中国宪法学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认真反思5 0年来宪法学范畴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中国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建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38.
法官对证据的认定主要是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解决的。从理论上说,法律本身是人们理性思维的产物.理性思维无法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并且证据之所以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是由于证据与要证事实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只要厘清这种逻辑关系的性质,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规则,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从证据认定达到法律事实的呈现。虽然证据认定的方式存在逻辑推理与经验判断的不同,但必须承认,法官在运用证据证明要证事实时.也不得不受逻辑规律的制约。实践中,假言推理是运用最多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法官在证据认定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运用到假言推理这一逻辑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39.
中国哲学是成熟于过去的未来哲学。中国哲学始终保持着与人生存在的直接内在的相关性。正因为此,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多方面的合理性的优越性。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立场,是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合理的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具有明证性的合理性;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了中国哲学统一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的空间。这些合理性的优越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哲学短于语言逻辑分析的操作平台的自觉建构。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会给中国哲学带来革命性变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成熟于未来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两个前提(出发点),即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历史前提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逻辑前提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前提是逻辑前提的前提和基础,逻辑前提是历史前提的提炼和升华.二是辩证的、具体的统一,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出并阐述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的辩证统一是唯物史观超越一切旧历史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