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145篇
世界政治   2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法律   1641篇
中国共产党   3517篇
中国政治   4177篇
政治理论   1332篇
综合类   18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1155篇
  2013年   857篇
  2012年   1232篇
  2011年   1145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608篇
  2002年   645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实行正义与“以德治国”相统一,是“以德治国”原则的集中体现。实施正义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提倡人人坚持正义能够保障“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2.
王伟  廖诗即 《河北法学》2002,20(Z1):79-82
改革开放的深入,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其中当然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风貌在内的嬗变,同时它也显隐、凸现在人们特别是特殊群体在婚姻道德观上的微妙变化。传统的婚姻道德文化作为积淀在中国人文化心理和行动习惯中的恒常因素,都将潜隐在法意识之下。通过转型期法家庭婚姻道德脱序的现状对当前婚姻道德与家庭法律的冲突与契合作一个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3.
一、开发传统道德中与官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资源我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吏的道德品质。早在夏朝就有所谓的“夙夜惟寅 ,直哉惟清”的政治清廉思想。西周时 ,更是接受了夏商两代后期由于官吏失德而毁政亡国的教训 ,在选拔官吏时特别强调道德品行 ,以“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作为选拔官吏的法定标准。秦朝的职官管理制度也十分注重官吏的道德品质。秦律中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 ,对官吏的道德品行进行考察。汉朝时伴随着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礼义道德教化被置于治国的首位…  相似文献   
104.
任玙 《理论月刊》2005,(9):28-29,32
集体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产生了一些失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体主义仍然具有存在的基础,依旧是我们社会道德价值导向的主导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坚持集体主义,应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的性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集体主义,与时俱进,对原有的集体主义进行扬弃,根据新的情况完善和发展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05.
感动命运     
有一种精神,总是让人感动,它就是坚强。一个柔弱的女子,面临重重厄运,选择了坚强,这一路,已经走了九年,她还要走一辈子。  相似文献   
106.
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道德水准较低,等等。加强大学生信息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对策有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建立高素质的教育与管理队伍等。  相似文献   
107.
现代文明社会的治理模式,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高度协调、高度融洽的互动。在坚持法治的总体框架下坚持德治-法治互动,既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又是社会现实的诉求。当今中国,必须通过道德法律化、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和培育公民法律信仰,才能实现德治-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8.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其“仁政”管理思想,它包括“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原则。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内在机制和外在需要两大方面。它不仅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伦理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现代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是通过向人们传授道德知识和讲解道德理论,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有句古话:“善要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真恶。”因此,从很早很早的时候起,我们的祖先就筑起了善不留名的传统美德,竖起了恩不图报的道德标准。远的有功成退酬的鲁仲连,近的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叔叔。报刊上时不时也登载这种古风古韵的好人好事,对“无名英雄”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