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去年5月南海本田停工事件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发生100多起停工事件。和近期多数事件相同的是.冠星精密表链厂的工人也是通过启动集体行动——停工,争取到了有效对等的集体协商谈判。而不同的是,此次政府仅发挥调控作用,将谈判主导权交还劳资双方,冲突事件经过理性谈判得到了双赢的局面。(《南方日报》2001年12月19日)  相似文献   
42.
集体行动的动员机制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即底层学派所形成的底层视角,精英动员的视角,草根动员的视角。提出结构规约型动员的概念,用以分析农民集体行动的动员机制,是受以上研究视角启发的结果。与已有研究中的三种动员机制视角特别是草根动员机制视角有所不同的是,草根行动者在具体的动员过程中,既要伪装成充当农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又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自己的利益,这种两面性不仅仅是由草根行动者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同时还受发生农民集体行动的所在区域的社会关系结构制约,后者的作用在集体行动如何动员和如何持续的过程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3.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理性的集团成员根据成本--收益决定是否参与集体行动,但他没有系统论述利他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对集体行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信念是高等教育系统基本的组织要素,对于组织的发展发挥着强大的隐性作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子系统,其发展也深受内部人员不同信念的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难以有效落实其核心问题就在于信念的分化。在落实中,教师、学生及行政管理人员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意蕴、重要价值和实践要旨存在明显的信念分化,难以形成深化立德树人的集体行动最优选择,不利于根本任务的落地生根。推进立德树人信念的有效整合,实现根本任务共同认同,促进多主体集体行动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前提、基本逻辑和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45.
46.
文章结合集体行动理论的有关内涵,从一个侧面对当前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所面临的瓶颈进行探讨。研究分析认为,集体行动的困境是全面从严治党亟待突破的瓶颈。文章从加强党内民主、优化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提出解决瓶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7.
中国社会正在渐进转型为现代社会。在这个过渡时期,公共政策参与领域的最大特点就是政策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错,正式规则之内的政策参与同制度之外的政策参与并存。从群体性事件和集体行动的视角分别梳理制度外政策参与,需要解决3个核心问题——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组织化,如何推进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如何重视新兴媒体的"双刃性"作用。  相似文献   
48.
在任何人类共同体中,可供分配的利益永远是有限的,而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则是无限的。另一方面,人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因此,冲突与合作是人类的基本行为模式。从经验的角度讲,民主政治是政治共同体集体行动的规则、选择领导人并加以监督和制约的规则。从规范的角度讲,民主政治是理想与现实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49.
面对频繁发生且复杂多样的群体性事件,类型分析是深刻把握其本质规律的重要研究路径之一.以组织化程度为维度可将我国转型背景下的群体性事件分为集体行动和集体行为两类,在参与主体、行动目的、暴力程度、领导者的产生以及持续时间等要素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为集体行为的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近10年利益矛盾积累的必然发展.以不满、怨恨等非理性情绪为中介,在十年艰难的集体行动中生长出了社会危害性大、非理性程度越来越高的集体行为,这是矛盾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0.
环境公益诉讼“零受案率”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法学》2013,(7):129-135
环境公益诉讼"零受案率"现象,是我国环保法庭运行过程中长期面临的尴尬困境,许多环保法庭在其成立之后的较长时期内,普遍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学界与实务部门大多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我国法律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并极力主张法律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松绑"。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民事诉讼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其立法条文中增设了公益诉讼条款,赋予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就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