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邵宁 《中国人大》2013,(11):35-35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城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最好不要过度地用行政方式、搞运动的方式、考核的方式、完成任务的方式去干预城镇化的发展,尺度把握不好就会拔苗助长。大家知道,过去30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30%多,每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并没有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是随着产业发展而自然发展的。实际上,非农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城镇化的速度不取决于人的意志,而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城镇化格局也不取决于人的意志,而取决于非农产业发展的布局。  相似文献   
92.
《理论与实践》2002,(11):32-32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来源,事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事关劳动者的尊严和自信,一句话,是劳动者最根本的利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特别充裕,而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资金短缺;由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必须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限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银星 《新长征》2006,(8):52-53,6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古今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甚至已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4.
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需要从解决阻碍非农化的观念入手,着眼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入手,加速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5.
加快兵团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兵团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职工增收和兵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6.
江苏盐城试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部分合作社躲避监管挪款投资非农产业失败,引发挤兑倒闭潮. 2006年,孟加拉国的银行家尤努斯和他所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的一大杰出贡献,就是开办和发展了“穷人银行”,人们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可申请小额贷款,它被看做是真正解决农民贫困、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97.
陈吉学 《政策》2002,(4):12-13
去年以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克服困难,奋力开拓,仙桃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重大转机: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乡镇企业重振雄风,落实政策深得人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比上年增加92元,其中来自非农产业增收38元,占41.3%。  相似文献   
98.
王珏 《当代建设》2003,(5):13-14
城镇化是指生产要素聚集,进而带动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的过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合肥市城镇化的总体特征及存在问题 (一)总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人口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常住人口已达50万人以上,比1978年翻二番多。2001年非农劳动力在全社会劳动者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1978年提高了2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9.
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向城市市民转换的经济社会过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推进农民市民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一、农民市民化制约的因素(一)观念制约长期以来,人们思想观念上受城…  相似文献   
100.
《当代广西》2005,(12):22-23
如何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向城镇、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逐步减少农民,解决“三农”问题中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一最关键的瓶颈因素?自治区农业厅调研组撰写的调查报告——《昂首下山天地宽进城入谷富路广——田东县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的成功实践》,给人们以启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称赞:“这是一份很好的调查报告。”现摘登这篇调查报告,为广大读者介绍田东县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