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各国政治   85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1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0篇
法律   734篇
中国共产党   2267篇
中国政治   2724篇
政治理论   1325篇
综合类   160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753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分析了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的政治思想,主要是财产公有制,共妻共子女制度和哲学王的思想,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从而表明他所谓的理想图并不理想.柏拉图"理想国"的实质是人治,定会产生人治所无法避免的后果,难以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3.
王金福 《唯实》2008,(9):19-24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历史观和哲学观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不可能再提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样的命题.把这个命题当做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加以引用,表现了人们不能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区别开来,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哲学观上实现的根本变革,仍把哲学看做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994.
美国符号学之父CharlesS.Peirce有一句名言:“我们只用符号思维。”他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概念即是对如何“用符号思维”所作的一个具体的诠释。Peirce将符号分为象似符(icons)、指示符(indices)与象征符(symbols)。他把象似符按其复杂程度进一步分为三个“次象似符”(hypoicon):映像符(images)、图解符(diagrams)和隐喻符(metaphors)。  相似文献   
995.
余玮  陈晰 《传承》2008,(17):20-21
任继愈就像一部书,与他对话就像步入一座图书馆,和雅温文,流露主人博学睿智。不居功、不自傲,淡然中显出从容,这是老人的大家气度。  相似文献   
996.
《创造》2008,(2):14-14
据《云南日报》报道,1月28日至29日,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向会议发来贺信,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9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涵义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涵、贯彻落实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我们对其有一个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8.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性。站在杭钢创建五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深入贯彻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百年杭钢、和谐杭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李红革  李建华 《求索》2008,(10):92-94
哲学逻辑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对哲学逻辑词义的理解学者们还很不一致。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是哲学,它是一门与逻辑有关的哲学学科,它研究由逻辑所引起或提出的哲学问题;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是逻辑,它是与哲学有关的逻辑学科,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哲学背景与哲学意义的概念的逻辑问题;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既是哲学,又是逻辑。关于哲学逻辑词义的这些不同看法,其原因在于未能把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个不同的名词区分开来,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都是现代哲学与现代逻辑相互渗透的产物,它们密切相关,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要促进这两门不同学科的确立与完善,必须严格区别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个不同名词的词义。  相似文献   
1000.
张志林,男,1957年生,重庆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外国哲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分析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哲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全国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任兼职教授、研究员,其中任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人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学术专长: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科学思想史。张志林教授于1992—199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高级访问与合作研究,任牛津大学林纳克学院高级研究员,获得英国皇家研究员奖学金奖,享受牛津大学学士院院士待遇。承担过各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已发表论文、论著数十篇(部)。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和《技术解释研究》等。获得过包括金岳霖学术奖、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和广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奖。张志林教授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