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72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161篇
政治理论   80篇
综合类   1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正常需要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如何强化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措施 ,切实做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62.
陈兵 《中国发展》2008,8(3):111-115
针对我国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热潮,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并重点阐述了中心城市对促进科技创新的超越优势。文章揭示了中心城市地位对城市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中心城市不能有效释放其发展潜能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63.
中共六大前和六大上,周恩来对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示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为六大路线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大后,周恩来正确执行了六大路线,以"准备"为中心,着重在"争取群众"和组织群众上下功夫,而不急于去进攻中心城市;并对六大路线作了创造性的发展:逐渐将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移向了农村,为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64.
浅析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资源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整合利用城市社区资源对于缓解城市人口膨胀与社区资源短缺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营造良好社区环境增强社区认同感、整合社区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及物质资源四方面提出了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65.
祁晓红 《中国发展》2008,8(4):70-74
现代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是产业集群和城市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所以城市的发展也是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新文化的形成的动态的综合性过程。要想建设一个立意新、功能专、起点高、理念超前的城市,必然要实行科学策划和统一的开发。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城市化的加速期,大中城市的扩张日渐成为中国城市化低成本推进的首选,该本文立足中国现实,探索由产业集群、城市扩张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化策略。  相似文献   
566.
概括介绍了交通电子的发展动向及未来趋势。随着现代城市和交通电子的发展,将为交通电子市场带来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567.
城市社区建设是 2 1世纪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中心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90年代以来在全国率先迈开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总结了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社区建设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 ,并就当代城市社区建设的三个突出内容——社区组织与管理的自治化、社区人口与空间范围的合理化以及社区文化的多向度发展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展望  相似文献   
568.
城乡分隔的二元制度设置成为导致城乡关系失调的主要根源。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财政制度等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因此。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改革这套不合理的二元制度设置,形成新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69.
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城市交通工程的发展过程,阐明交通需求管理思想产生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及对策。  相似文献   
570.
赵春华 《学理论》2008,(22):26-28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秉持法治,高扬法治精神,对于把握杭州独特个性,传承弘扬杭州文化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促进杭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展和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