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7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4篇
法律   295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222篇
综合类   5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美国是世界上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购立法的成功经验对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不太完善的我国来说 ,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对美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基本原则、特点作出了阐述以及对我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借鉴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探讨了完善医疗卫生领域市场机制的具体对策,提出了我国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必须规避市场化过度,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充分建立起在政府适当干预下的、完善的医疗卫生市场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提升现代政府管制能力是现代政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政府管制能力问题业已成为重要的话题.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政府管制能力与政府管制职能、政府管制权力、政府管制制度相关,是一种特殊的政府能力.这一判断构成提升中国政府管制能力对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医疗服务体制,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与公平性,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医疗服务属于准公共品的性质来看,政府或市场都不可能独揽医疗的资源配置权,比较好的方式应当是市场和政府的合作,即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政府以参与者的身份采用亲和市场的手段进行干预管理,在积极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25.
从债务规模、偿债能力和财政压力三个方面,通过均值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债务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负债率低、财政压力小,中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债务规模增速快,东北地区偿债能力堪忧等区域特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区域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和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6.
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居于基础地位,而基层社会的犯罪治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长久治安。以浙江龙泉为例,纵观新中国成立后基层社会犯罪治理的发展历程,其治理模式大致经历了"全能主义治理""综合治理""合作式治理模式转型"等三种类型的更替。犯罪治理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与治理模式的变化。70余年来,基层社会犯罪治理一些特有的机制得以延续,成为了当前犯罪治理的基本特征与经验,主要包括国家主导与地方探索、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综合运用、常规治理与运动式治理并存三个方面。未来,应当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犯罪治理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彼此通过议题联结、成员联系和功能互动形成了密切的国际制度重叠,包括以世卫组织为核心的联合国诸公共卫生制度、以盖茨基金会等为代表的非正式公共卫生制度、以二十国集团为代表的涉卫新型国际制度以及特朗普政府试图打造的美式国际公共卫生制度。制度重叠是国际公共卫生秩序的结构性特征,可能会约束与限制世卫组织治理有效性的发挥。全球公共卫生议题的复杂性、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政治化倾向和世卫组织的治理限度决定了协同治理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为此,国际社会需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坚持公共卫生多边主义,警惕美国另起炉灶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冲击。同时,世卫组织发挥协同治理功能的制度化需求迫在眉睫。此外,新型国际公共卫生治理制度是推动多元制度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将发挥愈加凸显的关键作用。作为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的负责任国际承诺为国际公共卫生制度重叠提供了重要的协调路径,中国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贸组织、金砖国家集团等多边制度框架内的协调配合和相互支撑,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28.
姚璐  景璟 《东北亚论坛》2021,30(2):113-126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其应对最有效的路径仍是全球治理。危机之下人类社会的存续需要超越私利实现国家间共生。相对于西方传统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方案基于对疫情下全球化时代的共生性判读,明确了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型全球治理目标,推动全球治理转型从消极共生向积极共生实现结构优化。然而,依靠共生自身升级的滞缓性与现实需求的迫切性之间存在矛盾,"共生"在资源分配、认同建构以及合作实现等方面并不具备必然性,无法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普遍化的标杆与规范,需要借助"共享"的理念工具进行有效助推。具体来说,就是以共生关系的主体性、共生纽带以及共生底线为出发,从资源配置的优化、主体认同的强化以及和谐包容的价值引领三方面着手,将共享理念融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并通过中国对全球治理转型的过程参与,有效实现共享从理念引领到现实助推的功能转换,为新型的共生型全球治理模式的良性运作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9.
村级治理对于乡村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主要表现为 :村级治理推动了乡村政治制度化的进程 ,提升了乡村社会的政治民主化水平 ,维护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30.
鉴于当前口岸签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对形势的挑战,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将有利于强化口岸签证管理,并在管理机制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