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9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3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6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民主作为宪法诉讼机制的价值目标,其实质性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界定:其一,工具性的民主价值。这种价值实质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多数民主价值,即秩序、法治之价值。其二,目的性的民主价值,即自由之价值。  相似文献   
102.
King Wenceslas of the Romans (1378–1400) and of Bohemia (1378–1419) supported the Teutonic Knights, but his involvement in the Eastern Baltic region during the 1390s turned him into an enemy of the Knigh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hange in Wenceslas’ policy was solely in the interests of his courtier Duke Swantibor of Pomerania-Stettin, who sought to establish his son as Archbishop of Riga. Wenceslas’ support for Swantibor owed to the traditions of courtly favor and instability in Bohemia, not out of any personal grudge against the Knights, as was claimed in earlier historiography.  相似文献   
103.
关于《钦定回疆则例》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回疆则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在法规的名称方面,有《回律》以及《回例》等不确切的称呼,它们使《回疆则例》的性质、适用范围及对象产生了一种不确定性;在法规的性质方面,有学者将其当作刑事法规,也有学者认为《回疆则例》是回疆少数民族之间民事案件的司法审判依据,在法规性质的认定上仍然是值得商榷的;在法规内容的理解方面,就个别条款而言,缺乏对条款历史背景的考察与探究。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回疆则例》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4.
秦汉社会势力及其官僚化问题——以商人为中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势力的产生是古代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国家既利用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特殊地位实施统治,注重吸收、改造、利用、动员、协调各种社会力量服务于国家,又对各种可能危害统治阶级的社会势力实施控制、打击,这是我们常见的国家与社会势力之间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历代国家的盛衰,都与其能否处理好与各种社会势力的关系有关。秦汉社会势力因其身份构成的不同、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十分复杂而微妙,商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安乐乡夏坊村,每年正月十三都要举行一次以“游傩”仪式为主的庙会。这种以洁净仪式为主题的民俗活动,体现了客家人的地方认同和神明信仰。当地不同宗族成员通过“游傩”文化整合在一起,重构日常生活中因为经济交往或利益争执而被打乱的秩序。仪式性的洁净与结构性秩序的重置,使得地方社会在每年一次的集体行动中不断加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6.
禁止令是指强令管制犯或者缓刑犯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实施某种行为的一种法定不作为义务。管制禁止令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性,缓刑禁止令具有与监禁刑关联的属性。禁止令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必要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后者包含关联性、可行性和不得重复禁止等三层意思。管制禁止令的法律后果与缓刑禁止令的法律后果不可相提并论。对管制禁止令的违反是对刑罚执行义务的违反和抗拒改造的表现,不属于犯罪行为,故不可能引起刑罚后果;对缓刑禁止令的违反,表明不执行原判监禁刑的法定条件消失,从而引起执行原判刑罚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7.
公平、效率和秩序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这些基本价值检验着任何一项事业和行为的合理性,并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法律存在的根基。将代表着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的公平、效率与秩序作为公司法的价值目标,强调人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注重利益和负担分配的公允与衡平,是有其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8.
公共利益在法律上是一个开放的不确定概念,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具有一般条款的性质,属于"法内漏洞"。对于这一漏洞,必须根据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权利(对第三人的效力)来填补。合同法和物权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和着眼点是不同的。在合同法上,公共利益的类型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但在物权法上,公共利益的类型化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9.
The post-WWII perio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an endless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making, aimed at protecting people from their governments. After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human rights have allegedly transcended their Eurocentrism and have become the first truly universal moral just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force.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humanity and questions the range of normative resources mobilized in its name. In view of these doubts, it argues that the recent combination of humanism and military force is the outward sign of an emerging moral world order, which is criticized from a number of pragmatic, principled and realist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10.
非法经营罪规制目的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经营罪在实践中存在扩张适用的倾向,被认为是“口袋罪”,对其司法适用有必要进行限缩。传统限缩方法是采取等价解释,但无法对该罪的规制目的予以合理解释。立法者在创制该规范之际并无明确的目的预设,且可能希望该罪的规范保护范围通过自发方式在司法中生成。在整体法秩序发展之中,基于经济、法治等外部系统的变化,非法经营罪除了要保障行政许可制度之外,还应越来越关注对市场调整方式的现实保障。行业性的合规制度作为市场调整的方式,将成为判断非法经营罪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