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7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公民教育以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公民为目标,因此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性。但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如今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又与公民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公民教育在我国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良好的平台。这就为公民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宋立亚  唐丹 《学理论》2012,(18):126-128
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各自的生理结构、社会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也有所区别。概括并分析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同组性别和不同性别的使用差异情况,同时也从社会文化因素讨论了导致差异的原因。其分析言语差异的目的在于能使人们更好地把握对语言的运用,从而促进跨性别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六)》第20条规定的罪名,是枉法裁决罪,而非枉法仲裁罪,称为枉法仲裁罪易致误解,并极易扩大修正案确定的适用范围。基于仲裁与诉讼的诸多不同,在枉法裁决罪的认定和适用上,不能简单地参照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标准,而应在协调与仲裁立法(含《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及国际公约内容内在逻辑一致性的基础上,从严把握枉法裁决罪的犯罪构成及定案标准。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俄罗斯,无论在地区还是在全球政治中,都是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在历史与现实中,两国的国家主义传统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两国的国家主义对近代以来各自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地区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构造与变迁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两国的国家主义在历史上既有冲突又有合作,在现实中既有竞争又有协调。作为邻国,日俄两国国家主义的取向和属性,无疑会对中国对日、对俄战略产生基础性影响,它会制约中日关系和中俄关系战略定位的层级。  相似文献   
15.
传者与受者的文化差异产生传播的意义,文化意识也需要在这种差异中构建和保持。在文化质差中,传者需要保持明确的主流文化意识;在文化位差中,传者需要树立一定的精英文化意识;在文化时差中,传者则需要具备较强的大众文化意识。传受双方如果不存在任何文化差异,那么传者的文化意识也可以淡化乃至取消。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方法,文化是背景。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而且更应该了解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形式。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文化在语义、语用中的若干文化差异,以加深学习者对语言本质的理解,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以期顺利地完成交际。同时,努力为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使他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选择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现代英语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内部各不同职工群体的行为取向具有差异性。工人工作状态的“饱满性”特征高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其原因主要是前者受制度和岗位规章的刚性约束较多 ,而后者的工作弹性化特征较为明显。管理人员工作状态的饱满性则随职务的提高而提高。在以正式方式对待不公正待遇方面 ,工人选择更多的是“找领导”或“依靠企业工会”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企业之外寻求解决问题的多于工人。在以非正式方式对待不公正待遇方面 ,选择“忍耐、接受现实”的 ,在各层级人员中均占首位 ,相比之下 ,管理人员善于“找领导恳谈” ,技术人员则惯于“另谋高就”。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peaks of a debate in contemporary India: that surrounding the validity of enacting a civil code that applies uniformly to all communities and religions in the state. In certain feminist arguments, such a code is seen as possibly providing a sphere of rights to Indian women that is alternative to the rights – or wrongs – given to them by the plural religious laws, which form the basis of the civil law in India. India, however, is a heterogeneous polity, encompassing a diversity of cultures and religions, some dominant and others forming minorities. Given these differences, some critics see the feminist call for a Uniform Civil Code as an essentialist move that prioritises gender over other agendas and politics. They argue that the site of the ‚universal’ in this feminist move is a liberal site that inherently excludes marginalised Others and benefits the dominant subjects in India. In my article, I contest this critique and question whether the site of the universal and its authorial subject in postcolonial India is, in fact, an exclusionary liberal ruse of power. I draw insights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postcolonial nation-state in India to posit an experience of the state and the universal within it, which is alternative to the Western liberal model.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herefore, not so much to debate the in/validity of a Uniform Civil Code, as to address certain contemporary post-structuralist critiques of the site of the universal in postcolonial India and posit a departure from them, based on perspectives drawn from history.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n exploration of before as the thesis ‘before’ (temporally) and ‘be-fore’ (spatially) difference. Before denotes the origin and the desired destination. Before (in the double sense of ‘before’ and ‚be-in-the-fore’) opens up a space of pre-difference, of origin and of forgotten memory, as well as a space of desire, objective, illusion of teleology, unity, completion. Applied to the two domains of Human Rights and Sex/Gender, the space of ‘before’ yields two slightly different vistas: in human rights, a premodern, functionally undifferentiated society which had to invent human rights as its safeguards of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Sex/Gender, ‘before’ brings a self-referential construction: that of ipseity, as the form of identity beyond comparison that does not play with id but with ipsum. Ipseity is inoperable but not useless. It is inoperable because it cannot be observed from anywhere without suffering rupture. It is not useless because it offers a ground for the reconceptualisation of difference, both through awe and desire.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古代法观念在法的本体、法的状况、法的价值、政体形式、治国方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文化选择造成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不同文化土壤培养出了不同的法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