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15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31.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how farm conversions to wildlife habitats result i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spatial and social relations on white-owned commercial farms in the Karoo region of the Eastern Cape in South Africa. Farmers and landowners justify such conversions stressing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rationales. We illustrate how conversions are (also) a reaction to post-apartheid land reform and labour legislation policies, which white farmers and landowners perceive as a serious threat. They seek to legitimate their position in society and reassert their place on the land by claiming a new role as nature conservationists. We argue that game farms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contested spaces for three reasons: (1) whereas landowners present the farm workers' displacement from game farms as the unintended by-product of a changing rural economy, the creation of ‘pristine’ wilderness seems designed to empty the land of farm dwellers who may lay claim to the land; (2) game farms further disconnect the historically developed links between farm dwellers and farms, denying them a place of residence and a base for multiple livelihood strategies; (3) this way the conversion process deepens farm dwellers' experiences of dispossession and challenges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Game fences effectively define farm workers and dwellers as people out of place. These dynamics contrast government reform policies aimed at addressing historical injustices and protecting farm dwellers' tenure security.  相似文献   
132.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系统内子系统之间有机结合、合力运行的过程,而推动教育系统运行的动力因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运行中必须遵循有序性、协调性、互补性的原则,才能够保障教育系统内少数民族文化的顺利传承。  相似文献   
133.
目前,我国已经着手对著作权法进行第二次修改。在考虑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问题时,如何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思考其中的利益博弈并寻求合作均衡,不但符合博弈各方的利益,对于达到修改著作权法的目的、实现整个社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的繁荣亦具有直接作用。这种利益博弈和利益平衡的辨析正是研究著作权法、探讨其中具体的保护性规定和限制性规定的魅力所在。具体到著作权法修改中的利益博弈和利益平衡来看,应在客观分析利益博弈现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利益博弈方的理性需求,将著作权制度中的权、责、利进一步明晰化,实现科学的利益分配和均衡,尽可能地避免利益博弈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134.
张冬 《河北法学》2012,(1):70-71,72,73,74,75,76,77
解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离不开国际化因素的考量,但是国际化并不能等同于西方化,尤其是美国化的西药审批及保护标准,这是中医入欧盟零注册危机给国人的最新启示。从专利特别保护、传统知识特别保护及公用知识无保护三种主要路径对中美中药市场竞争的影响出发,应用实效方法论的重要工具博弈均衡理论,对中美中药及植物药保护的不同选择路径不同利益效果作了对比性的数据及逻辑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中药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的最佳选择应是理清中药作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地位,而促进美国对植物药的专利化具备利益的可行性。建议在构建国内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专门法律制度的同时,创建性地促进中药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以及相关国际公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5.
主观博弈论视角下的两岸政治互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主观博弈论的视角指出两岸的政治互信就是我们在互为"他者"的情境下,互相理解,然后形成共同理解。通过对政治互信演进轨迹的历史分析,梳理出政治互信的逻辑起点、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机制。最后对增进政治互信提出一种现实建构,即一种公共秩序和集体行动逻辑的达成,以及制度创新和文化实践的促动。  相似文献   
136.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博弈分析及制度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公共资源利用方式为切入点,运用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分析方法对现行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制度选择进行了理论解释,尝试性地在理论上拓展了自组织的实现方式,建立了关联博弈模型,提出了有效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的方式:即地方政府投资建造公共渔船网具等渔业生产资料,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使用权转让给渔民,实现产权私有、政府干预和利用者的群众组织三种方式的优势互补,从而指出解决中国海洋渔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制度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37.
王伟洵 《学理论》2012,(11):115-116,119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知识资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性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资产的独占性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无可置疑的,对于知识产权法制保护刚刚起步的我国,如何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定量,是我国未来知识产权法典形成的必要基础,因此对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法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立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规范性;二是规定具体化;三是善于法经济分析;四是与国际接轨;五是加强和完善特有的知识产权优势。  相似文献   
138.
南海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随着南海地区丰富资源的发现,周边国家纷纷染指南中国海,侵占南海海域,对我国的主权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南海相关各方,如何在维护地区和平的前提下解决南海争端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就相关各方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解决南海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9.
刘超 《河北法学》2012,30(6):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普遍忽视了法院/法官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认知与态度,当前法院与法官普遍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持有保守与拒绝的态度,其原因在于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动力机制存在缺陷:法律依据不足、专门环境诉讼机制缺位,法院排斥群体性诉讼,环保法庭的制度突破难以获得法官群体的广泛认同.因此,必须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机制体系、进行专业培训和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等几个方面开发与重塑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0.
冯玉军  方鹏 《法学杂志》2012,33(2):24-3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遭遇多种类型的实施困境,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多方采取逃避《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本文仅就企业、工人双方基于《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的非合作博弈关系,从博弈论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双重角度论证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困难的必然性以及原因。建议在中小企业中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在企业与工人博弈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亦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提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力以及对工人的保护力度,进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内在动力和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