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7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15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公开招标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在政府采购法中已经得到了确认,采购人有义务认真遵照执行,政府采购管理机关也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通过严格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增强采购活动的计划性等手段来强化公开招标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2.
公共管理者的效能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力兴衰。公共管理体制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管理者的实际表现,它对公共管理者进行角色定位,并提出知能要求。对公共管理者来说,从政治、法律与道德责任及知识技能的维度上理解这些要求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63.
学风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一个学校学风的优劣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端正学风是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更是学生党员面临的重要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有助于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和谐,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的建设需要调动起政府与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创新教育的理念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区别于以往的基本特征 ,而且应担当崭新的角色 ,具有较高的生命意识、社会意识 ,较强的发展潜能和独立个性等 ,这需要教育者和大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6.
司法哲学基石范畴:司法能动性之法哲理追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司法哲学是对司法学的哲学化研究,旨在解决司法的根本问题:司法是“什么”?和司法是“如何”?司法能动性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追问其本身所包含的精神的理性、方法的灵活性、过程的创造性、目的的回应性等法哲理时,科学地解答了司法的根本问题,并使司法获得了正当性的理由,由此成为司法哲学的基石范畴。对司法哲学基石范畴的论证,亦证成了司法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67.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应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要求和新形势、新情况变化的需要,要提高政治素质,加强理论修养,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途径。高校学生工作者在政治方向等六个方面要坚定和清醒,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使命,明确理想信念;要成为专家学者型人才,逐渐从单一“政工角色”向复合型的“教工角色”转变;要以正己为基础,成为学生的表率。  相似文献   
68.
谭琼琼 《学理论》2012,(13):13-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国发展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心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所以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现代化战略,不仅有利于地区自身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现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革命中,青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青年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变革历史的舞台。当时的社会变革与青年成长形成水乳相融的互动关系,改变了历史中青年的社会存在与对青年的认识。青年日益被社会期待成为创造新价值观的承担者,历史也证明青年是创新人文主义和社会变革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70.
This article addresses regulatory reforms in the Indian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 and emphasizes the role of the Indian judiciary. Our claim is that when confronted with a series of disputes relating to the nascent telecom regulatory landscape, the Supreme Court of India sought to make a constructive contribution to both the actual dispute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regulatory framework. Our reading of these cases suggests that in the sphere of telecom, the Supreme Court has been less interested in stamping its own authority on issues, and has instead sought to bolster the author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 recently constituted telecom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We seek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Indian judiciary as marking an exceptional feature of evolving regulatory systems in the Global South. Conventional wisdom in the regulatory jurisprudence that has evolved in the Global North suggests that judiciaries should have little or no role to play in regulatory systems. We suggest that to overcome the special challenges that regulatory systems in the Global South confront, more 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and actors might have to lend credibility and legitimacy to enable nascent regulatory actors to develop over time. At least in the Indian case, this is one way to understand the Indian judiciary's interventionist actions in the sphere of telecom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