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8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平台、提高远程协助办案能力、加强与金融、电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国际和区域间司法互助等,以有效遏制电信诈骗侵财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卡的运用也逐渐普遍起来,而犯罪分子更是瞄准了信用卡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漏洞,使信用卡诈骗罪也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金融诈骗罪领域中的一项主要犯罪活动,而实践和理论的分歧使此项犯罪的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的争议,作者拟就此问题作详细的解释,为防范犯罪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罪呈现多发态势,尤其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虽然这只是个罪,但其影响已经超出个罪的范畴,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在刑事审判实践中,通过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解读,发现了这一个罪解读中存在的两个悖论。其主要原因是该罪的入罪门槛过低,刑罚权的干预范围过大,同时法律条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要修订该法条,可以借鉴德国立法模式,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从信用卡诈骗罪中剥离出来,独立成罪。  相似文献   
104.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已经成为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电信诈骗属于跨区域非接触性犯罪,具有组织严密、手段多样、打击困难等特点。尽管如此,由于任何电信诈骗犯罪都离不开资金链和通讯链两个基础,因此侦查机关可以使用“双链侦查”的模式,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05.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认定并不是单一的。如果"办卡人"自己办卡恶意透支,则"办卡人"为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办卡人"办理信用卡后,与他人出于恶意透支目的造成危害后果,则"办卡人"与使用人为本罪的共犯,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办卡人"办理信用卡后,并非出于恶意透支合谋的目的,借给他人使用造成危害后果,则"办卡人"承担民事责任,使用人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6.
“4.27”和“6.20”特大票据诈骗案和贷款诈骗案是公安部督办的案件。这两起金融诈骗案件,从其作案手段来看,可谓多种多样。“4.27”及“6.20”案具有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案情复杂、涉案人员众多、内外勾结、追赃困难、损失严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7.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化的发展及其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网络化给生活各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也成为了犯罪分子作案平台和手段。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色诱被害人、并与其约见后带领被害人到托店进行高额消费来诈骗钱财的犯罪行为。当前,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呈"井喷"式发案状态。本文,对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的组织结构,发案规律特点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侦破此类案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8.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这种犯罪具有侵犯对象广泛、连续犯罪、手法带有一定的智能性,且不断翻新、犯罪成本低、有一定的组织性等特点。要有效地防控此类犯罪,必须从基础建设、技术防范、规范行业行为、宣传教育等多角度、多层面着力,规范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控制能力,构建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9.
网络诈骗犯罪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形式,具有高科技性、高智能性、方式多样性、作案隐蔽、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尤其是其隐蔽性、跨地域性,使得警方对案件的立案追溯显现出一定漏洞。目前公安机关在网络诈骗犯罪立案中遭遇到地域管辖不明、群众报案态度消极、取证困难等困境。  相似文献   
110.
在司法实践中,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还存在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捡拾他人信用卡后通过自动取款机取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抢劫、抢夺、诈骗他人信用卡并且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以及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冒用对象是否包括伪造的或作废的信用卡三个疑难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