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8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信用证诈骗是发生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一种比较复杂的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极大,惩治信用证诈骗犯罪对重塑社会信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概述信用证的运作机制入手,对信用证诈骗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防范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打击、遏制信用证诈骗犯罪,建立完善的防控机制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花呗等类似信用卡的透支工具出现在人们的消费方式中,以花呗套现为代表的新型套现方式也成为问题。司法实践中,围绕冒用他人支付宝账户进行花呗套现行为应如何认定的问题争论不休,有观点主张按传统信用卡诈骗罪处理,亦有观点则认为不应将花呗产品认定为信用卡,其更符合盗窃、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还有观点认为可将花呗套现行为解释为非法经营罪进行规制。逐一分析上述观点,结合花呗套现自身特点,在恪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找到对于该种行为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53.
论我国立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惩罚性赔偿 ,是加害人给付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之外的金钱赔偿。本文在评析我国现行立法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主张 :如将其适用范围扩充 ;在对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要求上 ,要包括欺诈、重大过失下的不实陈述、滥用权利等恶劣心态 ;就惩罚性赔偿的数额 ,应无上限规定 ,而应由法官结合具体情况予以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54.
白慧林 《法学论坛》2004,19(4):90-96
为抑制信用证欺诈、维护诚实信用的国际贸易环境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运用需突破信用证的独立性 ,将信用证交易与基础合同交易联系起来考查。这是对信用证独立原则的例外。加拿大最高法院于 1 987年审结一起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著名案例BankofNovaScodiaappellantv .Angelica -WhitewearLTD .andAngelicaCorpo rationRespondents,成功地总结了英美法国家处理信用证欺诈问题的立法、判例。本文从介绍该案入手 ,结合国际公约和现有立法、判例、法学理论 ,分析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确立的必要性及适用条件 ,以期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完善有关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司法作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5.
郑泽善 《时代法学》2011,9(4):50-58
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是没有记载的构成要件要素,是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关键。处分行为,是指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而“自愿”地交付财物或处分财产性利益的行为。诈骗罪的成立需要有处分意思,但是,作为处分行为的主观要件,被骗者应当认识到何种程度,即处分意思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便有待探讨。处分意思的内容要求财产处分者对所处分的财产性质、种类、数量、价值有完全的认识,还是只要认识到财产的外形的转移即可,抑或只要具有某种中间形态的认识内容即可?其实,只要被骗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把某种财产转移给对方占有,而根据自己的“自由”意思作出这种决定,就应当认为已经具备了处分意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56.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具有涉及面广、组织集团化、手段多样性、手法智能性等特点,由此也给侦查破案带来许多困难。为及时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侦查机关要认真分析其规律和难点,研究制定侦查对策,建立"落地侦查"破案机制,实施信息化侦查,完善侦查协作机制,综合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和形式,全面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57.
Evasion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differs from fraud of law in domestic law, which has been generally agreed upon in academic and judicial circles. However, in China’s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the theories on “evasion,” are very confusing and quite a few Chinese academicians appear more declined to accept it as natural phenomenon in conflict of laws. Similarly, both Chinese judges and legislators take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towards it. By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methods, the definition of evasion is to be clarified in this paper. Also, it is to argue that evasion differs from fraud of law in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law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lucidate it.  相似文献   
58.
胡学军 《证据科学》2010,18(4):458-466
消费欺诈诉讼案件中对"欺诈"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依"规范说"应由消费者承担,不应由法官裁量证明责任来改变法定的证明责任分配。法官自由裁量权应在证明评价与自由心证等环节加以运用。疑难案件的解决应坚持在严格遵循法定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司法实践生成诉讼证明的具体规则的路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9.
正确认定恶意透支,要注意以下问题:超额超期透支的理解、发卡行催收行为的界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标准、恶意透支主体的确定及“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现等。最新相关司法解释细化了恶意透支行为的认定标准,在诸多要素上有了新的规定,但在数额标准等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It is well-established that (online) fraud has one of the lowest reporting rates across all crime categories.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gap examining why some victims choose to report online fraud offen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nder-researched group of online fraud victims who reported their crimes to authoritie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80 victims across Australia, who lost at least AUD10,000 to online frau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wo motivations behind reporting: a sense of individual justice, and an altruistic notion of protecting others. The paper also highlights the nega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reporting process. The paper uses these findings to determine what can be learnt from the victims who were willing to report. It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challenges evident in seeking to improve the confidence of victims reporting to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