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财产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财产刑的适用及实践中财产刑的执行问题一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难题。财产刑如不能正确适用及得不到有效执行有损于法院判决的严肃性。因此,对司法实践中适用财产刑及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有益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2.
讯问中 ,侦查人员先入为主或主观臆断 ,容易引发刑讯逼供 ,导致刑事错案。实行侦审分离 ,在侦审程序上借鉴日本法律上的预断排除原则 ,侦查人员树立证据观念 ,消除“翻供就是对抗”的偏见 ,利用典型刑讯错案的警示作用 ,提高侦查人员的文化层次 ,是预防刑讯逼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
刑讯逼供的制度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是侦查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本文作者首先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然后从制度的层面分析了此现象产生的根源,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在押人员的在押风险研究是当前风险管理理论在监所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其为看守所处理相关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在押风险已经成为看守所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导致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的诱因主要包括侦查人员方面、看守所方面、刑讯逼供和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等。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只能控制而不可能防范甚至消灭。具体而言,控制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包括了疏通诉求表达通道,侦查人员规范侦查行为,提高收集证据的水平,看守所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等。  相似文献   
75.
审判实践中,有的被告人提出侦查人员在侦查讯问等庭前审判阶段有刑讯逼供行为。行使侦查权的部门往往出具自己开出的没有刑讯逼供的书面证明,法院也会予以采纳。笔者认为,侦查部门出具的这种没有刑讯逼供的书面证明不具有合法效力。应当从观念和具体措施上杜绝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76.
刑讯逼供是我国司法活动中的一个顽症。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问题展开了长期研究和治理,然而收效甚微,刑讯逼供行为依然盛行。需要新的尝试。从法律制度(包括诉讼结构、法律实体及法律文化)的基点立体切入,剖析其制度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应可作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7.
刑讯逼供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讯逼供犯罪的物质性成本低 ,是因为其利用的是人对肉体痛感的本能恐惧 ;惩罚性成本低 ,是因为其法定刑较低 ,惩罚力度不足 ,以及因犯罪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内而导致惩罚概率低。缺乏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而使刑讯逼供的收益稳定。因此国家必须提高刑讯逼供犯罪的成本 ,降低其收益 ,以有效抑制警察进行刑讯逼供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7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ngoing wars and serious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have driven increasing numbers of people away from their homes,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to countr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to seek asylum. It is estimated that between 5% and 35% of these asylum-seekers and refugees have suffered from torture or serious violence. Studies and practice have shown that an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the special needs of victims of torture or serious violence contribute to reduce survivors’ suffering and provide properly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EU legislation recognizes that such vulnerable individuals have special needs, but few of these needs have already been identified and recognized as such.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qualitative study carried out in six EU countries - France, Germany, Greece, Italy, Malta and Portugal - to explore the special needs of victims of torture or serious violence who present among asylum-seekers, during the asylum request procedure, in reception, and throughout rehabilita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The study aims to release in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e results of a large policy and practice-oriented study.  相似文献   
79.
从"佘祥林案"看我国的刑讯逼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祥林错案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认为,佘祥林错案之所以发生,其首要原因在于刑讯逼供.在我国明确禁止使用刑讯逼供时,为何这种野蛮的审讯方法还是挥之不去?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法治社会遏制刑讯逼供,就要求把观念落实到制度上,依靠具体制度来避免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以程序性制裁弥补实体性制裁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元 《法学论坛》2005,20(5):11-15
为了抑制刑讯逼供的发生,我国确立了包括追究刑事责任、处以行政处分、判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在内的多种直接对刑讯者本人进行实体性处罚的制裁措施。现阶段,众多因素限制了这些实体制裁措施效用的有效发挥。其中部分因素虽然在理论上可以通过诉讼制度变革予以消除,但是这些变革都较为重大,何时实现乃至能否实现都还是个问题,而部分因素则不可能通过制度变革予以消除。我国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程序性裁判机制,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所确立的程序性制裁能发挥效用,并与实体性制裁互相配合,以抑制刑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