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从"佘祥林案"看我国的刑讯逼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祥林错案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认为,佘祥林错案之所以发生,其首要原因在于刑讯逼供.在我国明确禁止使用刑讯逼供时,为何这种野蛮的审讯方法还是挥之不去?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法治社会遏制刑讯逼供,就要求把观念落实到制度上,依靠具体制度来避免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以程序性制裁弥补实体性制裁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元 《法学论坛》2005,20(5):11-15
为了抑制刑讯逼供的发生,我国确立了包括追究刑事责任、处以行政处分、判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在内的多种直接对刑讯者本人进行实体性处罚的制裁措施。现阶段,众多因素限制了这些实体制裁措施效用的有效发挥。其中部分因素虽然在理论上可以通过诉讼制度变革予以消除,但是这些变革都较为重大,何时实现乃至能否实现都还是个问题,而部分因素则不可能通过制度变革予以消除。我国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程序性裁判机制,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所确立的程序性制裁能发挥效用,并与实体性制裁互相配合,以抑制刑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非自愿性口供的排除规则--从刑讯逼供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福民 《法学论坛》2005,20(5):26-29
由于涉及到口供和排除规则这些重要问题,非自愿性口供的排除规则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普遍关注,但是,现在对该规则本身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刑讯逼供的角度出发,对于排除规则中的几个要素,如"刑讯逼供"的含义、排除模式、"毒树之果"规则、排除后果等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于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4.
The cases of battered woman syndrome (BWS) are very common in India. The majority of the women suffer battering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especially in‐laws. The injuries occurring each time indicate their being battered, but on being questioned about these happenings, a mismatched history being given by them is the major indication of BWS. In many of the cases, the injuries present over the body either in healing stages or in association with skin diseases may mislead the forensic pathologists and investigating agencies. One such rare autopsy was conducted where the healing lesions of the chronic fungal infections were mistaken as the injuries of chronic torture. The case is presented here to remind to the forensic pathologist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igns of chronic fungal infections in dead, which can mimic the torture, and to discuss its medicoleg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5.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实质确立,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然而该规定同真正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还有差距,在一些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价值权衡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点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6.
在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是被讯问者面临的风险。而刑讯逼供并不体现为身体上的折磨,而应是讯问者形成假设和对被讯问者行使权力的结合体,为实现遏制刑讯逼供的目标,在我国,必然合理构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体系,其内容包括:1.实现刑事诉讼法律观的转变;2.将我国现行的“由口供到物证”侦查模式转换成由“物证到口供”的模式;3.在讯问程序中注入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信念;4.立足本国的国民性,合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自白”。  相似文献   
87.
刑讯逼供犯罪构成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刑讯逼供罪是发生在刑事司法过程中 ,由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实施的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之权利的侵害。在刑事法学的语境中 ,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嫌疑人等概念应当统一。立法上应完善刑讯逼供罪的刑罚体系 ,提高刑讯逼供罪的法定刑 ,以增强立法的威慑效果 ,对刑讯逼供中致人重伤或死亡的不应以转化犯的形式论处 ,而应以结果加重犯论处。  相似文献   
88.
"酷刑"定义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 ,对于酷刑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还很模糊 ,甚至存在误解。目前得到普遍接受的酷刑定义是《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所作的界定。酷刑有其构成特征。我国刑法没有必要单独设立“酷刑罪”罪名。  相似文献   
8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向侦查机关尽"如实陈述"的义务。这使得他们在诉讼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更谈不上对其公民权利的保护。同时,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或者变相刑讯逼供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刑事司法逐步走向民主化、文明化的进程。而在立法上确立沉默权及其保障措施,既可以提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保障他们的公民权利,又可以促使办案人员改变观念和有效抑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90.
在现代司法文明时代,刑讯逼供日益被司法界所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文章从刑讯逼供的原因出发、对症下药,确立无罪推定,完善证据尤其是口供的采信规则,改革侦查体制等立法、司法实践方面的措施,以期减少乃至消除刑讯逼供,从而裨益于构造公正、文明的司法程序,实现司法公正,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