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247篇
中国共产党   1058篇
中国政治   1322篇
政治理论   290篇
综合类   7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律师》2006,(10):94-94
在今年的“两会”上,律师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不少议案和提案。时值金秋,他们的议案、提案陆续得到了答复。本刊已有所反映。关于“在政协中设立法律界别”、“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扩大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等问题,一向为法律人所关心。本刊特予刊登。——编者  相似文献   
62.
涂小雨 《学习论坛》2006,22(2):78-80
党政关系的法制化是通过宪法与法律对党和政府的职能进行合理的界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建立起一套调节党政关系的法律体系,将党政关系的运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最终实现党政关系的和谐协调。党政关系法制化能否实现直接影响着党政关系的调整,关系着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6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认真学习、全面理解、掌握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4.
公证服务和谐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磊 《中国公证》2007,(11):20-22
一,公证工作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然性 (一)形式层面的应然性——公证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重申“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规定了党的领导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6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一经提出,立即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因为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充分代表了人民的意愿,为我们研究和治理青少碾犯罪工作增添了巨大的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时,更是21世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66.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逐步施行,2004年11月3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26号令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并于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宗教事务由原来的主要靠政策指导,逐步纳入法治的轨道。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保持宗教领域健康稳定的局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方育阗 《新东方》2004,(7):40-41
依法治国方略是在科学总结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发展经济以及党在发展民主政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针对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事实,对党的自身建设、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正是符合这种要求而提出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8.
69.
刘洪 《广东民政》2010,(12):4-5
加强民政法制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要求.也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民政法制建设关系到改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民政立法是党和国家爱民之心、为民之策、利民之举的法律体现。全省民政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民政法制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70.
于英 《新长征》2007,(2):48-4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个重要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公平和正义。同样,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肩负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特殊职责,有着其它部门和其他人员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具体说,公平正义的实现依赖于每一个具体个案都能得到公平处理,这就要求每个民警在日常的执法实践中必须做到合法执法和合理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