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南洋姐”席卷世界上大部分的卖春市场,对她们人生命运的悲剧性解读,构成“南洋姐”研究的主流视角。但事实上,“南洋姐”奔赴海外,多多少少是一种主体性、主动性的选择。将“南洋姐”视为“被剥夺主体性的女性”,是很难准确捕捉到历史的全部真实的。“南洋姐”以娇弱之躯,在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同时,为近代日本的海外扩张开辟了道路,也为日本日后的“南进”运动奠定了第一座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52.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南洋院图书馆")是全球馆藏东南亚研究资料最为丰富的机构之一,亦名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其前身可追溯到1946年成立的厦门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作为联结中国早期"南洋研究"与当代"东南亚研究"的重要载体,南洋院图书馆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人对东南亚认知和关注点的演变。时至今日,中国的东南亚研究机构遍地开花,但基础研究仍很薄弱。梳理和挖掘南洋院馆藏资料,既有助于厘清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发展脉络,亦有利于反思中国的东南亚历史研究尤其是当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术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湘军与袍哥     
招募、收编土匪、黑社会曾是军阀扩充兵力的捷径,如此一来,人财物都齐了,不用花精力培训,“拣现成”的,是件好事;但是如此做法问题也很多,有时也会变成坏事。江湖人士游离于政治权力之外,有很多不同于主流社会的观念和行为,其中一条,就是喜欢“桃园结义”“异姓结盟”。尤其在军队  相似文献   
54.
林硕 《东南亚》2012,(1):78-81
火者亚三是一位居住在满剌加王国的南洋华侨。16世纪初,葡萄牙吞并满剌加后,急欲与中国通商,派遣皮雷斯使团冒充满剌加使者访华,火者亚三随同皮雷斯使团觐见。经权臣江彬引荐,火者亚三得到明武宗的宠信,随侍左右。武宗死后,火者亚三旋即下狱伏诛,离奇身死,留下的是关于他姓名、身份乃至死因的三重谜团。通过对16世纪初东南亚历史及闽、粤等地民俗和葡萄牙使团的构成、明武宗朝政治等进行考察,可以考证出亚三的真实姓名、身份及死因。  相似文献   
55.
黄益群 《政协天地》2013,(12):58-59
在福建龙岩龙门镇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咀,有一大户人家,门前立着三根石质旗杆,那是翰林人家的标志,黄薇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去世早,但在开明的坶亲支持下,  相似文献   
56.
2012年7月30日至31日,2012年亚洲非传统安全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57.
中岛敦的作品集《南岛谭》以短篇小说的方式记录了作者于二战期间出使南洋时的生活经历。在日属殖民地南洋的所见所闻,触动了中岛敦对"南洋—日本—欧洲"三者间文化属性的深层思索,既流露出对日本南洋殖民文化政策的微词,又涉及到对日本吸收欧洲文化策略的反思。《南岛谭》充分地反映出中岛敦对异国文化交融所采取的客观立场,在中岛敦文学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8.
《东南亚研究》2012,(5):113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  相似文献   
59.
颜敏 《东南亚》2013,(1):74-79,94
南洋这一空间在晚清的重新划界及其意义的重建,从现实成因来看,是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压力重建内外边界的结果。从知识逻辑的角度来看,则与西方科学理性和新的世界观念的介入密不可分。可以说,晚清的"南洋"是内陆国家应对海上强国所形塑的地理与心理事实,是应时代之势被重新发现的"风景",并非纯粹的自然地理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60.
本文评述了《南洋商报》的四个办报特点和因坚持承续马华文化而面临的生存挑战,阐述了其作为社会大众媒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篇着重论述《南洋商报》对社会的影响, 以及是它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为马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承传,所起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