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林硕 《东南亚》2012,(1):78-81
火者亚三是一位居住在满剌加王国的南洋华侨。16世纪初,葡萄牙吞并满剌加后,急欲与中国通商,派遣皮雷斯使团冒充满剌加使者访华,火者亚三随同皮雷斯使团觐见。经权臣江彬引荐,火者亚三得到明武宗的宠信,随侍左右。武宗死后,火者亚三旋即下狱伏诛,离奇身死,留下的是关于他姓名、身份乃至死因的三重谜团。通过对16世纪初东南亚历史及闽、粤等地民俗和葡萄牙使团的构成、明武宗朝政治等进行考察,可以考证出亚三的真实姓名、身份及死因。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年间,叶赫纳喇·布寨和其子布扬古反复利用"叶赫老女",在诸部间纵横捭阖,却终不践诺。建州女真部努尔哈赤遂以叶赫延宕婚期为由,攻取其地。由于叶赫贝勒金台什死前留下"亡建州者必叶赫"之语,故清皇室素有"叶赫氏不得备椒房"的祖训。通过考证可知:"椒房"系指"中宫皇后",普通妃嫔不在此列,因而康、乾诸帝延纳叶赫嫔妃并不悖祖制。时至晚清,叶赫纳喇·静芬得以封后,则是慈禧皇太后违反祖训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林硕 《法国研究》2013,(1):24-32
十八世纪,中欧文化交流迎来了新高潮,欧洲学者纷纷用自己的笔触描绘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其中对中国极尽赞誉者,当推伏尔泰。这位启蒙翘楚以欧洲人的视角描述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然而,伏尔泰的著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误读。通过对其代表作《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以下简称《风俗论》)进行分析,可以将文化误读归纳为比附型误读、工具型误读以及缺失型误读三类。尽管三类文化误读的形成根源不尽相同,但都对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清咼宗爱新觉罗·弘历命国史馆为“明臣之降顺者”另立《钦定国史贰臣表传》,叮嘱修纂官据实直书,瑕瑜不掩。此书最终定名为《贰臣传》。书中记述了明清鼎革之际的“贰臣”传记凡120篇(另有5篇为附传)。对于事穷势迫、力屈俘降的洪承畴、祖大寿、李永芳等51人,视为本朝“宣力之臣”,编入“甲编”。  相似文献   
5.
作为女真族在中国东北建立的第二个王朝,东夏历史长期湮没不彰。究其原因在于东夏的立国背景、征服者的禁毁政策,以及孤悬绝域的地理环境。通过梳理散见于《金史》《元史》和《高丽史》等文献中的零星记载,可以勾勒出东夏君主蒲鲜万奴离金叛蒙,走向独立的历史进程。同时,上述文献可与吉林城子山山城等遗址发现的考古遗存相互印证,揭示出蒲鲜万奴薨逝后,东夏继续以蒙古藩属的身份活跃在东北亚舞台,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