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魏颖 《法制博览》2022,(4):32-35
近年来,家庭暴力受虐者的反抗行为认定成"以暴制暴"行为进而定性为刑事案件的情况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虐者"以暴制暴"类案件,实务中多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时比照一般故意杀人罪从轻处罚,但这样判决有失公正.结合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刑事案件的意见》第十九条之规定,引入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狭义的家庭暴力是亲密伴侣之间存在的暴力行为。广义的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可以扩展到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暴力的行为内容包括身体暴力、经济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心理暴力等。由于家庭暴力本身所具有的行为隐秘性以及起诉率低等特点,使得家庭暴力的遏制存在很大的难题。同时,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与治理,以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每一场测验和排名给这些不过10岁的小孩子带来的都是深深的焦虑和自责呢?  相似文献   
14.
美国刑法中受虐妇女与自身防卫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君周  林杨 《政法学刊》2003,20(3):28-29
自身防卫就是自然人在遇到不法侵害时,有权运用适度的暴力加以防范,但在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仍然很复杂。受虐妇女与自身防卫是美国刑法中颇受重视的一个问题。鉴于受虐妇女的特殊性,美国法庭对“合理性的标准”与“紧迫性的要求”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家暴案中受虐妇女不堪忍受施暴者长期的暴力行为而将施暴者杀死的非对峙型反击行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都是在量刑上给予轻判,在定罪上并没有给此类行为以妥当的刑法评价。"受虐妇女综合症"说、将存续多年的家庭暴力视作整体行为或是正当防卫适用时间条件扩大化,这几种主张都不能成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依据。强势性位于正当防卫和攻击性紧急避险之间的防御性紧急避险可以被我国现有的紧急权体系接纳,其可以针对危险源实施还击,为非对峙型受虐妇女杀夫的行为提供了一条合法化出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正在监狱服刑的受虐杀夫女犯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分析总结出她们杀害被害人的原因包括经常遭受被害人的家庭暴力、受虐之后得不到亲人和社会组织的有效支持等外部原因;以及文化水平较低、对家庭暴力的错误认知和不稳定情绪、法制观念淡漠等受虐杀夫妇女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米与女人构成了五龙生命中土地梦的替代.把米灌进子宫代表了五龙对女性最典型、最深刻、最复杂的态度用仇恨、践踏来代表极致、变态的爱和敬意;用施虐、受虐的方式来表达亲近的欲望,是仇恨的显意识所不愿承认的对女性的亲密与眷恋.在<米>中,迷恋与热爱和厌恶与绝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先锋作家紊乱的矛盾心态.诱惑与仇恨、受虐与施虐、流浪与归乡成为<米>的基本主题.而一旦五龙体验型的先锋作家们放弃施虐、嚎叫的达爱方式,放弃施虐与受虐的反抗方式,他们便融入世俗的潮流中了.  相似文献   
18.
论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虐妇女"以暴制暴"杀夫之后,法律对于这些妇女的审判也经历了从严厉到"宽容"的变迁。但在"轻刑化"的趋势中,各级法院对此类案件的轻重判决却差别很大。由于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没有明文规定,导致各地法院在量刑标准上极不统一,处罚轻重悬殊。因此,统一对受虐妇女的量刑成为亟待解决刑罚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利用社会支持理论,从受虐妇女的心理需求、专业救助和辅导需求、亲友支持以及社会环境支持等需求出发,寻求构建受虐妇女社会支持网络、保护弱势女性权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13,(4):32-34
研究表明,虐待儿童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不因政治体制、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种族的不同而有本质性的区别。遭受虐待儿童的身心往往会受到巨大伤害,其负面影响可能持续一生。鉴于虐待儿童对儿童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虐待儿童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一、虐待儿童的现状和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虐待儿童进行法律上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将虐待儿童(未满18周岁)定义为:在一定的责任、监管或权力关系下,对儿童的健康、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