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31.
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在今年春季开学典礼仪式上,启动了由该校首创的综合系列德育教育“首善大讲堂”,并由该校校长李红杨亲自主讲了第一课“首善精神——我们的脊梁”,拉开了学校打造首善之校的序幕。  相似文献   
32.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笔者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3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对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伟大历程,系统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魏大乔 《唯实》2010,(4):90-92
新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的内涵,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扩招学生的不断增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5.
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泽  马雪玉 《学理论》2009,(4):169-170
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迄今为止对芜杂的网络文化尚未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加以筛选过滤,因为缺少控制的有效手段和运行机制,也增加了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识难度,因此也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自1965年建国以来,逐渐由一个贫穷小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花园式”城市国家。中国和新加坡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文化的冲突。但新加坡学校在塑造学生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德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模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白蕾 《学理论》2013,(10):110-111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其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彰显主体、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迷失、价值观主体的迷失以及教育方式的迷失,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处在了发展的瓶颈期,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呼唤德育教育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寻找新路向,并在这种路向指引下探索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英启琛  李春 《工会论坛》2013,(6):98-100
在目前大学生上网率几乎100%的新形势下,如何根据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特点,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利用好虚拟网络的优势,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方式,增强德育的教育效果,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的把握,利用好网络平台的特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有利于丰富入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9.
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大学生的人格之中,以此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净化社会风气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矫治高校德育教育的"无效化"。  相似文献   
4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良莠不齐的信息和道德观念充斥着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甚至动摇着大学生以往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缺少感恩之心,缺乏感恩之举,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恩之意。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和原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重塑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