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49篇
工人农民   70篇
世界政治   3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7807篇
中国共产党   2906篇
中国政治   5194篇
政治理论   1283篇
综合类   303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495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1396篇
  2014年   2534篇
  2013年   1394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404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1200篇
  2008年   1447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1159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673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国家和民族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由过去和现在的全体国民共同参与构建而形成的,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法治理念及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在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将法治文化疑聚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法治的理念或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特别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下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文化可以从党的领导、法律至上、汲取借鉴、良法善治、规则之治、公平正义、程序正当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22.
历程简述: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如期形成,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任务的提出、建  相似文献   
923.
《党建》2013,(3):6-6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3日下午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  相似文献   
924.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精神,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报告总结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成果,将依法治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治在党和国家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更加明确,在党和国家改革稳定大局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要求更加明确。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彰显了法治新高度,它将全面开启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25.
张荣臣 《党课》2014,(23):10-1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三统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26.
关于正能量与负能量的谈论涉及很多领域,法治方式在功能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法律、法治的工具属性,各种主体都可以运用法治达到自己的目的。因而基于对法治的不同理解,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各自追求的“法治方式”。经过法治论者的多年呼吁以及法治本身所显现的魅力,人们对法治达成了宽泛意义上的共识,在中国初步形成法治思潮。但是,人们所认同的只是高度抽象的法治内涵,在法治概念的外延方面还存在着太多的选项,以至于法治像法律一样,也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其中对“法治方式”的不同理解,在官民思想和行为中造成了很多的冲撞,甚至出现了以“法治”的名义挫败法治的负能量。如何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减少法治实施过程中的负能量,需要对中国正在发生的法治现象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7.
《中国司法》2014,(9):F0003-F0003
正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建所于1984年3月,地处佛山市三水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民警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南丰所屡获上级表彰,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基层基础建设年表现突出单位"、"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被授予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示范点",在省局年终考核年年优秀,并连续3年全省排名第一。抓安全,保稳定。在收治人数全省最多(收容规模5000人)、收治对象全省最特殊(承担HIV人员集中管理任务)、  相似文献   
928.
吴意 《中国律师》2011,(10):20-23
“1+1”是数学中最简单的内容,但中国的律师们却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带来的社会变化远非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表达。 2009年,司法部为了在全国无律师县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培养法律援助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律师行业开展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相似文献   
92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确立了生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进行重点部署。将环境和生态建设纳入制度和法治建设的轨道。回溯历史,100多年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恩就曾对自然生态保护给出了独到精辟的解读和剖析,凝视现实,其相关理论在依然是指导和推动我们生态建设的有力论证。本文从生态制度建设的法治角度入手,从预防、保护、建设三个逻辑层次展开,对生态法治制度建设的理念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相关预设铺陈,对生态文明法治制度的形成提出了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93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视域下法治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这既是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问题多发期.无疑,正是这种机遇和挑战的并存把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推向更为凸显的位置,其角色的定位、职能的革新、行为方式的规范以及执政理念的转变再次进入民众视野,成为热议话题.当代中国转型期呈现出的诸多社会问题恰似一个多棱体,折射出构建法治政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然,内涵诠释、行政生态以及政府回应,是考量当代中国法治政府构建不可或缺的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