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学习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种境界意在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一要志存高远、耐得困苦,二要执  相似文献   
42.
辛亥百年,帝制终结,遂想到中国历代王朝,在其画上句号时,总有效忠旧朝的文人学士,为之身殉,演出一番壮烈。但在清朝,反响实在寂寥,在《清史稿·忠义十》的最后,幸亏还有两位殉清者,而且均为文人,点缀一下,未成空白。这对以杀戮起家的爱新觉罗王朝来说,在其盖棺之日,也就增添了一点儒雅韵味。按道理,这样一个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入主中原的异族王朝,在其谢幕之时,总该有几位运筹帷幄的决策之士,执掌国政的机枢之流,为王朝走到这一步,承担责任,与国同难才是。没有一个王爷或者大臣,为之上吊服毒,抹脖自尽,没有一个都督或者总兵,为之举枪自杀,饮弹身亡。谁也想不到,补上忠义这一课,主演这出末日节烈大戏的挑大梁者,却是两位既非翰林,也非学士的一般文人:一为其文不著的梁济,一为  相似文献   
43.
学习三悟     
耿丽 《工友》2007,(8):57-57
古今中外对学习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忠告弟子不断学习、不断发现的快乐;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严谨治学的"三境  相似文献   
44.
杜寒风 《思想战线》2000,26(1):56-61
王国维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在社会变革的历史关头,主流美学占据主导地位,不等于非主流美学没有自己的一定地位,它们都在发生影响,只是影响的范围、程度有别.把20世纪中国美学的开山大师与其后的美学家比照,我们就会发现美学在中国发展中的起伏轨迹,尤其是非主流美学家命运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是学科本身的必然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45.
王国维的政治思想根植于其早年所受的儒家教育,他晚年通过《殷周制度论》道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即孔子所尊崇的周代的制度。在这种政治思想的指导下,他企图通过辅佐溥仪,建立一个有序有德的国家。  相似文献   
46.
王达 《求索》2008,(5):183-18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把传统的“境界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境界论”中阐述了文艺内在的特质,创作主体与客体、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景物与情感等诸多艺术范畴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揭示了文学创作与鉴赏的内在规律,有着洞穿时代的理论价值,对于今天新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鉴赏,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曾被郭沫若称为“近代第一”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有过一段很著名的“境界”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几句话的立意是很高的。回忆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近三十年的经历.说不上有什么高尚的境界,但却是在不断追求和开掘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48.
王伟凯 《前沿》2008,(8):31-34
王国维是20世纪初的知名学者,虽然他最后的研究领域为文学和史学。但他在最初十年中,接触和研究的却是哲学。在这十年中,他为哲学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如为“哲学”正名,初步创立中国哲学学科的范式,翻译介绍西洋哲学著作,以西洋哲学理论为指导思路撰写哲学文章。这些行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时中国哲学的发展。而且对后人进行哲学研究的路径及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从中西合壁的视角对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作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中国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转换进程中的作用作了评估。以为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将西方的文艺观念引入到传统的词学批评中,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注入了新的造血机能;其次是彻底摆脱了浙西、常州两词派的纠缠,着眼于新词学观的构建,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50.
人生三境说     
王国维有人生三境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孔子也有人生三境说:“少年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