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牟宗三先生对荀子思想的关注在其学术历程的第三阶段占有重要位置,<荀学大略>是其中最为系统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牟先生分析了荀子的性恶论和隆礼重法观念,认为荀子之学注重客观精神的建构,对儒学的未来发展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马士远 《求索》2011,(4):173-175
荀子》引《书》呈现出了明显的断章取义特性,其诠释的向度多是朝向现实与未来的,而不再是以诠释原义为根底。《荀子》是论《书》较多的一部文献,这说明在经过诸子文化相互争胜之后,《书》不仅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在儒家内部也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反省阶段,荀子正是其领军者。  相似文献   
73.
传统儒家伦理一直致力于制度诉求,以求实现兴邦文礼的社会理想。孔孟开始为此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治理思想及"仁政"建议,荀子则进一步提出"礼制"主张,到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后,传统儒家伦理在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治理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儒家伦理的社会治理功用的实现,极大地得力于其制度化模式,昭示着"伦理道德的社会治理功用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助推"的道理。  相似文献   
74.
荀子倡导礼法并重,其构建的"礼法"理论将孟子学说拉回到了孔子的原本立场并适应了新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得儒学思想恢复活力。而荀子思想活力的来源则可追溯到孙子兵法思想中的行为主义,这种行为主义观念在墨子和商鞅的思想中均被完全贯彻,并在荀子所创建的"礼法"理论中被成熟运用。这一思想主线展现了兵家与儒法两家的渊源关系,而从兵法到礼法的思想发展脉络既可以印证"刑起于兵"在先秦思想中的演变历程,也同时回答了"儒法合流"的思想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75.
侯艳芳 《学习月刊》2011,(16):45-46
信奉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的合一,不是荀子的独创,而是继承前人思想观念的结果。当然,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先继承的是孔子与孟子两位大儒关于天概念的思想。一、人之命在天孔子主张"畏天命",君王的统治要"则天",即施"仁",所以他提出了围绕"仁"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其中,礼是"仁"的主要内容:"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孟子  相似文献   
76.
通过荀子文化产业的发展宣传和弘扬荀子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宣传和弘扬荀子礼法思想和礼法文化。鉴于荀子的活动区域和遗址、遗迹和人文景观所在地主要在邯郸、淄博、兰陵、安泽、新绛、临猗、咸阳、北京等8个区域,这种分散布局客观上即决定了荀子文化产业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之路。产业化挖掘和利用荀子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是荀子文化产业开发的关键。荀子思想资源的产业化挖掘和利用的重点是挖掘和利用荀子思想中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尤其是那些能够与现实对接的理论和观点。荀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挖掘和利用几乎是一片空白。荀子文化产业的开发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7.
曹银凤 《政府法制》2011,(34):65-66,F0003
10月11日至13日,由临汾市委宣传部、安泽县委县政府主办,以“弘扬·传承·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山西·安泽)荀子文化节在安泽县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8.
周先进 《前沿》2015,(1):155-160
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学界一直以来以"扬孟而抑荀"为主,使得有关荀子的生平事迹,历来众说纷纭,而且研究结果颇多分歧、出入很大,甚至自相矛盾。笔者结合文献研究,对荀子生平事迹进行进一步考证,以期对荀子思想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9.
荀子的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社会正义的思想起源是人性恶的社会起源说;荀子社会正义的理想构建是至平的正义;荀子社会正义的实现途径是化性起伪与赏罚。探讨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古为今用,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80.
荀子总各家精神而成的以“礼法并重”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其哲学的本体依据乃是“天人相分”,言“性恶”却并不偏于“性恶”,在此基础上还讲道德的超越,从个人来讲就是成圣,关乎社会就是大同世界,目标便是“隆礼尊法”。此一思想之于当代亦有莫大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