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0篇
法律   172篇
中国共产党   162篇
中国政治   266篇
政治理论   129篇
综合类   1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21.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主体性认知是和谐党际关系发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主体性生存是和谐党际关系发展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主体性实践是和谐党际关系发展的途径。主体性视域下和谐党际关系发展要坚持主体性认知、主体性生存、主体性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2.
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关系是一个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的变化过程;在中观层面,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从"科层管理体制"到"双重管理体制"再到"分类控制体系";在具体运作的微观层面,双方的关系是一个从"事业单位"到"挂靠单位"再到"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过程。其,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缓慢剥离,整个变化过程的动力来源于治理主体的变化和治理技术的创新,背后的机制则是分散治理风险和降低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23.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且无法预见的过程。在新制度主义和制度演化论中,政府竞争一般不予以讨论,但政府竞争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成"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社会主义体制的重要机制。探寻中国制度变迁动力,应该把政府竞争纳入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4.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双主体"论、"主体性"问题近两年一直都有涉及,其中不乏褒贬意见。就作者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因此,以问题导向为基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切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用好课堂主渠道,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研究现实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现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5.
梁琳  张学军 《前沿》2012,(1):75-77
环境公平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和生态主义中心论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代内环境公平(包括国内环境公平、国际环境公平)和代际公平。本文从学理上、立法角度上和实践角度分析确立环境公平理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确立环境公平理念会引起的立法变化。  相似文献   
26.
《求实》2013,(7)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体性。要通过培育主体互动交往的情感基础、提升主体互动交往的能力水平、丰富主体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和优化主体互动交往的网络环境,实现主体有效的互动交往并在实践中感召、塑造和引领主体的网络生活方式,实现其思想道德认识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转化,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27.
黄彦军  张萌 《学理论》2012,(17):279-280
主体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嬗进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使其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理论灌输,主体性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新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转向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周良勇 《前沿》2012,(7):158-160,168
当今世界有两种主要的治理思维:主体性和主体性。两种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建构与治理模式,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主体性思维在现代主权国家的建构中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却存在着民族同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危险;而主体性思维在国家治理中对维护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促进国家的族际整合具有积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主体性法治思维下的制度设计,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29.
南京新源药业公司法务专员章慧应聘试用两个月就怀孕了,公司递给她一张《试用期解聘通知书》,理由是章慧不能及时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要是不愿走人,工资降到1200元。章慧知道公司不愿高薪养“闲人”,但她认为,在试用期,公司也无权在自己怀孕期辞退她,于是,她不顾领导的阻挠,每天都“赖”在办公室“上班”,并抓住时机留下证据,然后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30.
<正>根据联合国第68届大会的决议[1],自2014年9月第69届联大开幕之后,联合国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15年后议程")的政府谈判便开始进行(首次会议于2015年1月19日进行)。为了促进相关的政府谈判并对之定调,2015年1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全体会员国提交了题名为《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消除贫穷,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保护地球——关于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综合报告》(以下简称《2030享有尊严之路》报告)。[2]与此同时,潘基文秘书长表示:"各国领导人应把握2015年的历史机遇,在经济、环境及社会方面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