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31篇
中国共产党   194篇
中国政治   304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3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布勒的公权理论可谓保护规范理论的始源形态,应当立足于其历史脉络与整体结构来理解。在布勒的保护规范理论中,法规的强行性排除了裁量规范,但包含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法规范仍具有强行性。私益保护目的以公私益的划分为基础,构成了布勒保护规范理论的核心要义。援用可能性不同于诉讼可能性,是指受保护的私人可以援用法规范请求行政机关为特定行为。只要法律并未明确排除,即可承认援用可能性的存在。经由布勒保护规范理论所得出的公权具有严格的法规从属性,但也使公权受立法者的宰制。此外,布勒所讨论的公权仅指以特定实体决定为内容的实体性公权,程序性公权被排除在外。在审判实践中,我国法院应对布勒的旧保护规范理论保持警觉,合理地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32.
民事诉权滥用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学界在诉权滥用的概念界定上存在很多分歧,例如,界定诉权滥用是否依据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中是否包括过失、诉权滥用是否包括诉讼权利滥用,以及诉权滥用与恶意诉讼是否为同一概念等。这些分歧不仅带来理论上的困惑,更无法用于指引实践,以厘清合理诉讼与不正当诉讼之间的界限。因此,要研究如何应对诉权滥用,首先应当澄清概念分歧。  相似文献   
3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指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限定涉及个人隐私、被侵犯后将给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风险的信息,司法审查其范围、种类、数量应当严格遵循以下标准:依法公开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信息不属于公民个人信息;财产信息、交易信息等敏感信息的认定应按照信息本身的属性并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故意、用途等综合判断认定。  相似文献   
34.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手机依赖高低分组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显著(F=0.059、4.639,均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111~-0.173,r=-0.283~-0.311,均P0.01),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偏相关显著(r=0.080~0.116,P0.05);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0,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是手机依赖的有效预测因素,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与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生命意义感不仅与手机依赖直接相关,还通过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35.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党和政府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民的主观生活感受,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把人民生活幸福上升为国家梦想。从生活水平到生活质量的历史演进过程,实质上反映的是人民对发展的新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必然在实践中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提高,最终引领中国成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国家。  相似文献   
36.
张明楷教授提出盗窃不限于秘密窃取,使用平和手段公然转移占有他人财物的,也是盗窃,该观点是以"抢夺是具有人身伤亡可能性的行为"为逻辑前提的,但该逻辑前提不符合我国刑法对抢夺罪的规定。最近,张明楷教授在坚持盗窃不限于秘密窃取的前提下,又提出盗窃罪也可以暴力手段实施,该观点更是导致了盗窃罪与抢夺罪区分上的难题。其实,窃取也不排除可以对被害人人身或财物使用一定程度(轻微)暴力方式实施,这样,客观上行为人是否使用暴力便有可能成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共同点,依客观方面自然无法合理区分二者。传统刑法理论关于两罪的区分标准(行为人是否实施了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是妥当的,应当继续坚持。依行为人主观方面区分两罪并不属于主观主义刑法观。  相似文献   
37.
王志英 《理论月刊》2012,(2):76-79,162
元语言是言语交际中一种既重要又普遍的话语现象,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基础话语,对元语言的存在关注不够.汉语元语言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元语言理论缺少一个系统的梳理,本文对汉语元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元语功能类型进行了描写和分析,从而使我们对元语理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使得元语理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频发的重大责任事故,成为我国社会和谐的巨大挑战。2006年6月《刑法修正案(六)》的出台,修改了1997年刑法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法的众多弊端,为司法机关处理重大责任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要件入手,分析评价了我国学术界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的几种观点,并比较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得出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9.
袁浩 《党课》2013,(18):105-105
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便生活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不过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心理状态。得意者前呼后拥,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失意者门可罗雀,面对的是苍凉和寂寞。因此得意者往往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设计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惠州市25个企业590名员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探讨影响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度量企业员工幸福感水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惠州企业员工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薪酬因素、管理制度因素、绩效管理因素、职业发展因素、文化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