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70篇
中国政治   152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1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正>雄安新区深化推行“党建+项目”模式,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党建引领服务保障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互促共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加速推动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482.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83.
贺鉴 《思想战线》2023,(2):57-68
文明交流互鉴与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文明交流互鉴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树立了典范。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已拥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基础,同时面临百年大变局提供的时代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域内和域外的双重挑战。鉴于此,中国与非洲应携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积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84.
历史上中国宗教是文明间不断互鉴交流的产物,世界宗教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持续进行时代化、中国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丰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当前,文明间的会通融合仍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路径。为此有必要考察当代国际学界代表性的宗教对话与文明互鉴理论——经文辩读、比较神学、跨宗教神学,并结合中华传统的对话智慧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修己以安人”等,形成以“互鉴通和”为标识性概念的中国特色对话理念。各大宗教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互鉴通和”,通过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是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抓手。  相似文献   
48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逻辑起点,注重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是兼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等而形成的现代文明形态。这一文明形态克服和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局限,追求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文明多元、追求文明交融,不仅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多样化新路向,为世界其他文明发展提供深刻启迪,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486.
李远 《当代世界》2023,(4):23-28
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创人类未来提供的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文明多样性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文明交流互鉴对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球文明倡议立足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实际,既凝聚治国理政精华的中国智慧,又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中国将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携手世界各国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487.
目的 回顾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资料,避免其误诊误治。方法 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以自拟四叶宣解汤宣化清解、活血散结,兼祛风寒湿邪。结果 7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中,5例疮口愈合,2例死亡,其中1例确诊为白血病,1例未确诊原发疾病者转外院治疗后死亡。结论 坏疽性脓皮病常合并其他疾病,皮损程度较重,病程长,经年不愈,易被误诊。在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解毒化瘀散结、祛风寒湿邪中药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88.
徐克谦 《西亚非洲》2023,(3):26-50+156
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之间的比较与会话是一个有待深入开发的研究领域。这两个哲学传统之间一些共同点和相通之处的会话与比较,有助于突破比较哲学研究中往往以西方哲学作为哲学的唯一标准的思维定式,从而揭示人类哲学思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对基于西方哲学概念逻辑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所谓普世性进行反思和质疑,进而为探究或建构真正属于全人类的普遍理性、共同价值和世界哲学做出贡献。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可以在以下相关话题上展开会话与比较:一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各自的所谓“合法性”问题及其实质;二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关于“存在”问题思考的比较;三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在思维模式和逻辑方法方面的相通之处;四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对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认知;五是中国哲学与非洲哲学在社会政治哲学与民主问题上的共同话语。中非哲学之间进行会话交流、互相借鉴,将有助于促进中非人民之间心相连、情相通,从而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哲学思想与文化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48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形成基础看,世界性普遍交往深入发展、和平发展与对抗冲突并存、全球性挑战日益复杂严峻是习近平关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从科学内涵看,习近平关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来源于多样、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来源于平等、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来源于包容;从时代意义看,习近平关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多样文明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引领、不断夯实了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90.
谢丹 《山西青年》2023,(5):37-39
针对目前存在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与跨境电商一线现状相对脱离、教学内容与地区产业发展对接较薄弱、理实一体的师资配置不均衡、实践教学资源与地区产业对接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与娄底标杆型企业娄底市同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跨境电子商务直播实训基地,构建互融共生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