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4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空白票据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发达而产生的,由于它与票据的文义性、要式性等基本法律特征相违背,因而各国立法起初并不承认空白票据的效力.但随着空白票据在日常经济交往中的大量存在,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立法上的规制.本文从空白票据的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和失票救济制度四个方面对空白票据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33.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示催告程序使失票人的权益得以维护,但除权判决极有可能给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造成损害,本文拟探讨除权判决后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34.
票据具有无因性和流通性,在经济活动中频繁地流通转让,有利于商品交易和融通资金,可以充分发挥其流通功能、支付功能和融资功能。正因为此,票据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流通中的票据也会因为被盗、遗失或灭失等原因,导致权利人的票据权利不能得到顺利实现。本期登载《汇票被恶意除权时真正权利人可提起民事侵权之诉》、《票据除权后合法持票人行使权利之途径》两篇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裁判要旨】人民法院就票据作出的除权判决系对权利的重新确认,票据自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即丧失效力,持票人即丧失票据权利,使原来结合于票据中的权利人从票据中分离出来,公示催告申请人即有权依据除权判决请求票据付款人付款。但是,持  相似文献   
36.
德国民法中的债务人迟延采取债权人催告的制度。原则上债务人于催告到达之时即陷于迟延。我国法律有关债务人迟延的规定与此不尽相同。本文将首先阐述德国民法中催告制度的内容,论证催告的价值与功能,然后分析我国关于债务人迟延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并指明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试图对我国未来民法典关于债务人迟延制度的设计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7.
随着票据在经济生活中的支付功能、流通功能和融资功能日益重要,因票据被除权,最后持票人寻求救济引发的纠纷也呈现多发趋势。这类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撤销除权判决之诉、民事侵权之诉、不当得利之诉、票据利益返还之诉等。对于上述纠纷的处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争议较大,如除权判决纠错程序的定性、撤销除权判决的若干实务问题,包括利害关系人的认定、提起诉讼正当理由的理解、撤销除权判决实质性条件的把握等,以及票据真正权利人寻求救济的其他方式等。笔者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首次在我国行政法中确立了催告程序,这标志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发展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鉴于目前理论界尚欠缺对行政强制执行催告程序的系统研究,本文系统探讨了行政强制执行催告程序的内涵、价值、构成等理论问题,并提出了在行政法中进一步完善催告程序的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9.
付翠英 《法学论坛》2002,17(3):65-70
关于无权代理内涵的狭义、广义划分虽为学理的主流观点 ,作者却认为没有多大意义。这不仅给理论研究造成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依此理论设计的制度也违背了法律的精神。笔者通过分析认为 ,无权代理就是欠缺代理权的代理 ,表见代理不是介乎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之间的代理 ,而是无权代理的一种特殊形态。表见代理以无权代理为前提 ,应当承认相对人有是否主张表见代理的选择权。现行合同法虽然对民法通则疏漏的制度进行了补充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追认权的行使方式没有明确、催告权法定期限的设置违背了催告权的本质、无权代理人承担责任的性质也尚未明确等。作者对此提出了一些意见 ,期望通过司法解释或将来的民法典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