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45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466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2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各项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的需求,也是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应通过推进“校、局、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推进评价模式改革等手段,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92.
《刑警与科技》2014,(20):166-166
2015.3 2015年重庆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与技术设备展览会 时间:2015年3月13—15日 地点:重庆展览中心 电话:023—86830069 传真:023—86830069 联系人:杨先生  相似文献   
93.
【裁判要旨】被告人基于变态心理,多次用锐器刺击女性胸部,并造成多人伤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而非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官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掌握的精神疾病方面的常识,就被告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作出基本的审查判断,从而决定是否接受对被告人做精神病鉴定的申请。对于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犯罪后果特别严重、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故意伤害罪的被告人,可依法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94.
陈颖 《法制与社会》2011,(14):88-89
酒后驾驶几乎从汽车发明以来就相伴左右,由其引发的交通事故每年都夺走很多人的生命,2009年这个问题再一次被国人所关注,随着一起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人们对酒后驾驶的关注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伟铭一案一审死刑判决的出现。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将通过对以酒后驾驶有关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95.
一次次的公交纵火案、爆炸案、杀人案已经以血的教训作出了回答:有的失意者会危害公共安全。 谁是失意者? “失意者”同时是一个社会学、心理学概念。毫无疑问,在成都街头拿刀追砍市民的胸凶徒李年勇,在厦门、杭州公交车上纵火的陈水总、包来旭,以及在广州公交上纵火爆炸的欧长生,都是典型的失意者。  相似文献   
96.
刑法修正案(八)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醉酒驾车等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行为犯罪,写入我国法典。一时间,社会各界舆论哗然,引发了醉驾入刑的热议。反对者称:醉驾入刑有违法律宽严相济政策;司法成本过高,长期难以为继。而拥护者则称:醉驾入刑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排除了立法与司法脱节,导致醉驾量刑标准不一和适用法律不当的尴尬。  相似文献   
97.
沈臻懿 《检察风云》2014,(20):34-36
当前,智能手机的应用已愈发普及。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与乐趣的同时,各类涉及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甚至国家机密的信息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智能手机所泄露。为了防止手机内容泄密,并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有必要采取各类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8.
近几年来,酒驾、超速等恶性交通事故频发,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量刑,同时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99.
来信     
雷颐 《南风窗》2014,(17):12-12
30多年的改革,早已松动了既有秩序。社会转型是颠覆性的.受教育程度高、离体制近的群体,或快或慢跟上了大部队。但对爬上田坎不久的,总有不少的落伍者,在多种因素的羁绊下,被越甩越远。他们看不到领头羊.能够看到的是不远处回眸的笑傲及擦肩超越者异样的目光。屡战屡败的沮丧难免扭曲心灵。追赶没希望。同头无归宿,就连好死不如赖活的勇气也找不回来了。这时,仇限就成了扯平绝望的最后力量,而陪葬的多半是他触手可及的平民百姓。所谓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其实就是群众用老命无奈的承受。——水台明月(读第16期《失意者为何成为公共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0.
高校公共安全法律机制构建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安全法律机制也可称为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机制,“危机”是指某个组织或个体在正常的社会活动中所面临的来自内外部的危险状态: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机制则是把高校处理其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危险纳入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