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0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经济的世界性必然导致文化的世界性和政治的世界性。资本主义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全球化是相互对立的两种全球化趋势 ,但资本主义全球化必然要为社会主义全球化所代替。全球化必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高于发达国家的内政改革和门户开放要求。资本主义全球化对每个民族主权国家的要求 ,实际导致的是强国通吃和弱国被吃。面对历史必然的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只有自觉地实现本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进程的适度契合 ,并依靠国际同盟的力量与发达国家开展积极有效的斗争 ,才能保证本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2.
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法宝。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实践的内在契合性,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基于长期目标、阶段目标、当前目标,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有一致的愿景追求。基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主体的合作参与,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有共同的实践主体。基于以制度化为基础需求、以系统化为关键希求、以成效化为核心诉求,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有一样的实践要求。基于统一战线优化国家治理、国家治理巩固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有协同的实践路径。基于科学思维方法、务实调研方法、互动学用方法等,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有同样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33.
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共通,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互动共进的理论基础。这个互动共进是一个双赢过程:在弘扬民族精神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不断推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民族精神得到不断弘扬。二者互动共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4.
公证机构的主体资格、职权行为、职权侵权责任等定位要素都共同指向了它的非行政性特征。事业、合作体制的公证机构具备了法定公证机构的基本属性,而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却遭到公证机构法律定位的排斥。公证机构法律定位后,行政体制公证机构继续存在及公务员身份公证员的继续执业,将面临着较严重的法律问题,同时法律定位也将对公证机构的内部分配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既有现代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其中许多方面是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相融合的,如何把握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文化的契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36.
王增智 《理论参考》2009,(11):26-28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昭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3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我们深入挖掘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发现其“天人合一”、“重义轻利”、“仁者爱人”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38.
基层党组织中之所以会出现边缘化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执政党自身转型滞后于社会转型。单位制度衰微导致基层党组织与转型后社会结构内在契合度下降  相似文献   
39.
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旋律。本文以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对引导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行了粗浅探讨,认为宗教的社会文化属性及其意识形态特征决定了它能够被引导而且必须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时,初步阐释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转变植根于社会转型后人的社会属性界定的新变化,植根于人们固有思维方式的新变化,植根于传统政治理念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考察二者相结合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何以必需、何以可能和何以实现。何以必需和何以可能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进一步实现二者相结合则是思考的重点。本文认为,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同时,要不断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反对“以马代儒”和“以儒代马”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