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414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1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刑事司法中,受害人和犯罪人相伴而生,在过去的司法理念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对犯罪人的究责,却忽视了对受害人的保护.建立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就是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对特定的受害人给予救助性的补偿.这不仅是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从应然的角度,还是实然的角度,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都具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从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设立的必要性,具体构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2.
阎礼 《法律与生活》2013,(12):52-53
人们常说要提防陌生人,但熟人就绝对可靠吗?古今中外的刑事发案率证明,70%的刑事案件都是熟人所为,而且,关系越亲近,往往被害得就越惨。原因在于,一方面,身为亲朋的加害人往往非常了解被侵害对象;另一方面,被害人对熟人过分轻信——用俗语讲就是"人家把你卖了,还帮  相似文献   
23.
惠君  南方 《政府法制》2014,(16):36-37
由于乡政府的一次不当“教育”行为,导致年龄不足11个月的女婴成为植物人,到底谁该对此承担责任?受害人父母用将近16年的时间,陪伴女儿左右持续不断维权,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24.
“要不是民警为我们追回了赃款,我真的不知道以后该怎样生活了,谢谢你们!”。近日,从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区分局民警手巾接过被追回的16万元现金,想起一年来的酸楚经历,受害人吴秀梅哽咽着说道。  相似文献   
25.
在古代社会客观损害结果是衡定责任的条件,对于加害人的过错在所不同;到了<阿奎利亚法>时期,罗马法学家首次将过失规定为衡定侵权行为的主观标准;此后,随着侵权行为法的发展,不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也纳入了考虑范围.尽管缺少一个一般性规则作为指导,但在古罗马法时期所形成的受害人过错的雏形为日后不同法系相关制度的建...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流窜作案逐年增多,受害人在甲地申领的信用卡,被犯罪嫌疑人在乙地盗取了信用卡信息,并在丙地被提现或消费。犯罪嫌疑人企图通过空间的转换逃避刑事打击。为及时有效打击此类犯罪,现就有关案件管辖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7.
受害人车祸伤残后因意外发病死亡,其近亲属能否索取残疾赔偿金?依照以往的惯例,残疾赔偿金是对受害人因人身遭受损害致残而丧失全部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财产赔偿,只有受害人活着,才存在劳动能力丧失或减少的基础。如果伤者已经死亡,其计算残疾赔偿金的载体或基础已不复存在,残疾赔偿金的赔偿成为不必要;且残疾赔偿金请求权具有绝对人身专属权,不具有可继承性,伤者死亡后,伤者的继承人对残疾赔偿金一般不享有请求权。  相似文献   
28.
《民主与法制》2013,(12):66-66
卢星读者: 吴某驾驶的牌号为助力车牌照的车辆,根据随车配备的用户手册表明为燃油机助力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因此,吴某购买该车后无需特殊的培训和考核即可驾驶该车辆,  相似文献   
29.
人身死亡损害赔偿关系到受害人生命权的体现和间接受害人财产权和精神损害请求权的实现。合理的赔偿制度是实现受害人权利的基础。中国人身死亡损害赔偿立法应反映法律公平公正价值,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30.
相庆梅  刘冬 《理论探索》2011,(3):129-132
在"蚁力神事件"和东华经贸(集团)公司集资诈骗事件中,政府对受害人进行了补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政府对受害人的补偿性质上属于特殊状态下为维稳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并不能作为一种广泛的普遍的解决办法。民事诉讼应是解决涉众型经济犯罪受害人补偿责任的正当程序。我国应以解决该类事件为契机,从法律上确定政府对受害人的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