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47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权杖是根指挥棒,但手握权杖的时候别把别人都当猴子耍。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三处处长李学智硬是按不住自己的手,非要把别人当耍猴,身陷囹圄还留下一脸血印子。上诉不加刑,这话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被判了12年的贪官李学智也听过,所以他斩钉截铁地上诉了。但他忘记了两个前提:一是检察院抗诉,二是犯罪证据怎么认定。有了这两条,该加刑的照加不误。现实案例出现在北京,一审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李学智有期徒刑12年后,他提起上诉坚称无罪。而检察机关同时提起抗诉  相似文献   
22.
新《民事诉讼法》以检察建议的方式赋予同级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权,可以平衡上下级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责,缓解只能以抗诉的方式进行监督所造成的监督资源分配的紧张关系。与抗诉相比,检察建议具有协商性,可以在裁判作出前提出。这样,人民法院能够在再审程序启动之前及时纠正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将外部监督转化为内部监督。但是,新《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检察建议与抗诉这两种监督方式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明确检察监督、审判监督与诉权救济之间的衔接机制,容易导致检察监督权与审判监督权及诉权产生冲突,也容易导致检察监督、审判监督及诉权救济之间的功能混淆。因此,为了发挥不同监督方式的独特功能,有必要进一步正确认识检察建议的性质,区分检察建议与抗诉的功能,明确检察监督、审判监督及诉权救济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界定检察建议在民事诉讼监督机制中的位阶,实现立法的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23.
正为适应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需要,北京第一中级法院于今年年初分别成立了知产一庭和知产二庭,将原属于刑事审判庭审理的侵害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案件归由两个知识产权庭审理,实现了知识产权审判"三审合一"新模式。  相似文献   
24.
当前,反渎职侵权案件在办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线索"发现难"这个难题。造成这一难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渎职侵权类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对于一般犯罪而言,对象范围不仅少,而且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再加上犯罪行为与职务行为的混同,导致犯罪行为比较隐蔽,不主动出击很难被发现。另外一个方面,当前对于渎职侵权类犯罪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范围也不够广,因此,很少为普通民众所熟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当前线索发现的难度。缺少案件线索来源,就如同无源之水,反渎职侵权案件的办理就难以开展,局面也将陷入僵局。因此,搞好反渎职侵权  相似文献   
25.
案名:张某某故意伤害罪抗诉抗诉职能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办案实践中,如何把握好抗与不抗的尺度,不但考验二审检察官的执法监督能力,同时也考验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维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一审检察机关提请抗诉的情况下,二审做出支持抗诉的决定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26.
民事行政检察抗诉一直是检察机关实现民事行政法律监督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多种监督方式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已经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在简评当前民事行政抗诉困境的基础上,从我国民事诉讼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出多种监督方式为民事诉讼活动监督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在诉讼时效届满以后,民事权利主体即丧失了法律赋予的保护,消灭了胜诉的权利。诉讼时效及其具体内容必须由国家法律作出规定,要求民事主体一体遵行。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  相似文献   
28.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及刑事抗诉的性质,并结合抗诉工作实际情况,制作刑事抗诉文书,应将"案件事实部分"作为刑事抗诉书的选择内容;抗诉书中证据部分的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公开;抗诉书应当以检察院的名义署名;抗诉请求答复书和撤回抗诉决定书不应当使用填充式文书;对支持抗诉的案件,应当制作支持抗诉决定书.  相似文献   
29.
李勤 《青海检察》2000,(3):21-22
近年来。随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民事抗诉案件逐年呈几何级上升趋势,《民事诉讼法》对抗诉案件所作的几条原则性规定已远远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现笔者仅就争论颇为剧烈、实践中做法各异的问题之一——民事抗诉案件中当事人能否撤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0.
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方式是采用抗诉方式。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抗诉范围随意扩大的情形,因此必须正确掌握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