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8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史亮 《法制与社会》2011,(31):263-264
因我国刑法对受贿罪法定刑的设置上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希望通过对立法追根溯源,分析法定刑起点设置,以受贿金额作为论罪标准,附加刑的设置,关于死刑的规定等若干问题,分析学术界的主要争议,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邓磊  周卫 《法制与社会》2011,(29):60-61
渎职侵权犯罪主要发生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行政管理权,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过程中,属非贪利型犯罪,多发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其社会危害性不为社会一般公众所知晓,此类案件不仅发现难、查证难、处理难,而且在进入审判程序后法院往往从轻判处刑罚。本文就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中遇到的立法及司法解释情况进  相似文献   
103.
许霆案是个"难办案件",难在罪刑纷争,难在民意鼎沸.其难还体现在案已判定却尘埃不落:专家学者们仍在进行判后反思,[1]然而至今在对该案应否定罪处刑、定何罪处甚刑、如何定罪量刑以及如何应对个案民意等方面,仍然是各抒己见,难达共识.本文无意介入该案实体处理的论争,感兴趣的是内蕴在该案及专家论争中的方法论问题,即像许霆案那样...  相似文献   
104.
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简称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央确定的重要司法改革项目,也是《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焦点问题。自2010年10月1日起,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在全国范围内试行,量刑规范化改革由部分法院试点正式走向全面推广适用的阶段。在此项改革全面试行将满一周年之际,本期特别策划量刑规范化改革研究专题,深度关注量刑规范化改革动态,以期有力促进改革成果的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从而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服务审判、指导实践的作用。基于此,本刊特邀最高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项目组成员、刑三庭陈学勇审判长和项目组成员、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李玉萍研究员撰写专门文章,围绕量刑规范化改革所涉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澄清模糊认识,明确改革思路,促进量刑公正。现呈上陈学勇审判长撰写的量刑方法的理解与适用、李玉萍研究员撰写的量刑程序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以及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李生龙副院长等同志撰写的规范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基本方式等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5.
如何理解规范量刑自由裁量权,是关系量刑规范化改革科学与否、应否肯定的关键问题。在当前量刑规范化改革实践中,对该改革持否定态度者一般认为,所谓量刑规范化,无非就是通过限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使量刑成为自动化的机器。这其实是对量刑规范化及规范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误解。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无论是基于“幅度过大”的法定刑立法。还是针...  相似文献   
106.
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犯罪行为严重破坏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历来是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严厉打击的犯罪之一:司法实践中,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烟草专卖品案件纷繁复杂,在处理上存在定性难、犯罪金额认定难、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难等问题,如何正确理解、适用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成为广大基层司法人员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日前,本刊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共邀相关专家,对非法销售烟草专卖品案件的司法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区分说批评传统加重构成说不当扩大了未遂犯处罚范围,提出应将法定刑升格条件区分为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认为前者存在未遂、后者不存在未遂。其中,行为类型标准说与构成要件品质标准说认为,行为人意图盗窃数额(特别)巨大财物而未得逞的,仅成立盗窃数额较大的未遂、适用数额较大的法定刑。这种立场明显与客观未遂论相冲突,亦不利于保护法益,还会形成罪刑失衡的“断崖式”判罚结果,因而不具有合理性。是否成立未遂,只需根据行为是否已经对法益形成了现实、紧迫的危险进行客观判断。《盗窃解释》与《诈骗解释》中关于未遂犯的规定只是注意性规定,即,无论是盗窃、诈骗数额较大、巨大还是特别巨大,均能成立未遂,并应适用相应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08.
现行刑法中刑讯逼供的法定刑有违国际公约,也不符合刑法的基本原则。刑讯逼供法定刑的改造重点在于刑种的增加和层次的细化,改造后的刑讯逼供罪的法定刑可从源头上杜绝明显错案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9.
实现量刑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刑是在正确定罪的前提下,依照刑法关于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理性评价案件确有的各种量刑情节对于处罚轻重的影响力,据以在法定刑范围内或者法定刑以下,依法对犯罪人决定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刑度或者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诉讼活动。由于量刑是对犯罪人进行生杀予夺的重大问题,涉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所以应当以特别审慎的态度和精密的逻辑思维,去追求量刑的最佳适度。无论是检察官在起诉书中提出“量刑建议”,律师针对检察官的量刑诉求进行“量刑答辩”,还是法官根据法庭调查和辩论所作出的“量刑判…  相似文献   
110.
一、学习刑法分则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刑法学中的刑法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性,违反刑法是各种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即是犯罪。因此,学习刑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学可分为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大部分。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概念、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