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464篇
世界政治   2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2篇
法律   765篇
中国共产党   3058篇
中国政治   4463篇
政治理论   765篇
综合类   235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1010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1106篇
  2011年   1072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1051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圈层化"是指青年群体由于价值观而聚合、兴趣点而分众所形成的特征各异的圈层,并在自己认同圈层中进行交流沟通的现象与趋势。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往往会造成情感交流与文化发展的隔膜、"标签"自我与主流收编的抵抗、渴望入世与向往出世的矛盾。要破解其入世与出世之困,必须理性看待、合理引导,推动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从"圈地自困"到"文化出圈",变"圈圈万重"为"圈层合一",既"理性入世"又"合理出世"。  相似文献   
12.
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存空间可划分为农村行动情境与城市行动情境,这有助于描述与研究农民工的行动选择与生存状态。基于影响行动情境的内部变量和应用规则对农民及家庭的行动选择、结果以及影响进行深入解析可以发现:在农村,传统农业转型缓慢,农业现代化滞后,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农民不得不离乡背井;在城市,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户籍"坚冰"难破,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想留却留不下。在非均衡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工通过家庭化迁移来实现家庭弥合并非易事,不得不处于"半市民"状态,家庭处于离散状态。  相似文献   
13.
青年对农村干部这一职业群体社会认同程度在入职前后出现的由高到低转变,导致了其从选择进入农村干部群体到主动从乡镇村岗位中流出,在其中,自我认同、社会及组织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构自我认同和追逐自尊的过程中,择业青年选择进入农村干部队伍。但由于现代性社会风险的压力,青年在基于追求安全感的自我认同建构中呈现出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带有焦虑色彩的上进意识,并在职业的稳定性中表现出来。同时,在社会比较、体制内的政策冲突和组织隐性规则下,农村青年干部遭受了群体外部积极性构建失败和群体内部合法性的持续瓦解。在目前,构建农村干部群体的社会意义系统应成为维持农村青年干部稳定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政务”方式引导青年参与政治,着手构建公民文化是21世纪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对青年政策和电子政务的相互关系作了剖析,首次提出“青年电子政务厅”的设想,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15日,我作为上海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选派的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一员.出征老挝.从事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出征前,人事局领导、中心领导、中心党委、团委、同事们多次举行欢送会,领导鼓励我保重身体、好好工作.人才中心永远是我坚实的大后方。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完成“尽己所能.真情服务”的诺言,是我半年志愿服务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6.
青年兴则国家兴。目前,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当代青年的奋发有为。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像洪战辉、王东灵等一大批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让人忧心。  相似文献   
17.
王永澄,1967年生,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人。1985年,因事故双目失明。后考入河南省盲人按摩学校,创办三明市第一家盲人按摩所,被评为省自强模范,任省盲协副主席。2002年获按摩主治医师职称。2003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2004年,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证书,任省残联理事。2005年,获保健按摩师二级证书(国家最高级)、省首届百名青年创业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22日,以“青年·责任·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建校50周年学术论坛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隆重召开。会议由张晓华副院长主持,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先忠同志,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梁绿琦教授首先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顾问黄志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出席论坛的还有各省市团校的领导,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各系部的老师代表,学院四个主要的文科系部的学生代表,共计三百余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胡国清从鄂州到武汉华中自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工作,去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白领阶层”的流动党员,如何在民营企业发挥作用?今年9月中旬,胡国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吐露了心曲——  相似文献   
20.
青年社区归属感的培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琳 《青年探索》2003,(6):19-21
社区归属感是构成社区的重要元素,青年社区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社区的发展。当前,我国青年对社区的依存度和归属感明显偏低。本文试以青年社会化的视角,从社区参与、社区文化、社区组织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育和增强青年的社区归属感,促进社区与青年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