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31.
陈海江 《今日浙江》2009,(12):53-53
2008年以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危旧房改造确定为全县的“头等工程”,围绕“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按照“连片拆除危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腾出空间促发展”的思路,全面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梧桐口村抓住这一机遇,对村危旧房进行了改造。截至目前,拆除危旧房90幢,拆除面积11150平方米,复垦土地60多亩,危旧房改造顺利推进并见实效。  相似文献   
32.
土地流转视阈下的“空心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村社出现的“空心化”现象,使得乡村社会发展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人力资本空心化、土地抛荒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集体空壳化、科技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空心化虽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却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契机。因而以充分保障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益为前提的土地流转,为“空心村”的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33.
《学理论》2020,(7)
中国老年人口不断攀升,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在养老供给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时下流行的互联网+养老以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农村缺乏发展土壤就无法发展,而偏远农村逐渐出现空心化,养老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愈发严峻,深化农村养老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案例探究"空心村"互助养老模式,发现存在资金不足、社会参与性较低、缺乏专业性人员的困境,继而提出要宣传互助共享的养老思想、鼓励乡贤参与养老事业、鼓励互助集体发展特色产业进行创收、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互助集体建设等举措推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34.
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勇 《桂海论丛》2006,22(4):19-21
当前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建设失去了主力军,产生了“空心村”问题,这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正视的矛盾。破解这个问题,寻求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5.
文章对空心村进行了"外扩内空"和"人去楼空"这两种类型的概括。研究发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与宅基地制度和实践特点有关。从宅基地制度层面看,我国宅基地制度呈现两权分离、无偿定量配给和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等特点;而从宅基地制度的实践过程看,宅基地呈现集体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固化的基本特点。同时,农村宅基地在村内无明确的退出机制,这让村集体缺乏宅基地的调整权,而房屋的世代继承制和"祖业权"又进一步固化了农户对宅基地的使用权。研究指出,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虚化和使用权的固化既是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也是空心村改造的症结所在。要提高空心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必须从实化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入手。  相似文献   
36.
《理论与当代》2015,(3):54-55
近日有报道说,"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三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中国农村现在正在出现很多"空心村",复旦大学教授陆铭在1月6日《东方早报》上撰文认为,换个角度看,这未必是坏事。人口的流出只是人们不断在寻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这恰恰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结果。美国的人口在空间上是高度集聚的,大约80%的人仅仅集中在大约4%的国土面积上。似  相似文献   
37.
<正>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和农村人口净减少,出现"空心村"和住房闲置、承包的责任田粗放式经营,宝贵的土地资源没有真正得到高效、集约利用等问题,响水县政协组织委员多次到国土、住建、城管、规划等部门调研。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县委、县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建议要结合实际,切实把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一是加强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8.
农村"空心化"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受到了学界、政界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基于研究文献从多元化学术概念、多样化研究方法、多维性理论展开、多维性所涉关系、多维性研究内容这五个维度对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梳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空心化"的研究展望。研究认为,今后应该在地理学和经济学角度上进一步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并可将两种视角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村空心化研究向深度拓展,同时应加强从政治社会学等角度去进一步探究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及其治理逻辑,让分散的理论、智慧汇聚成一种合力,旨在共同求解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39.
《学理论》2017,(3)
村民自治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的伟大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村民个体是村民自治的当然主体,是村民自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出现了"人去村空"的空心村现象。对于人口迁出地的农村来说自治主体的缺失显然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成长,而去往城市的农民工由于失去了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即使返乡也很难形成治理乡村的能力。解决空心村村民自治困境需要基层政府、农村政治性维权组织以及村两委三方形成合力促成村民自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0.
张树忠是青县流河镇南孙庄村人,青县政协委员,他既是南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又兼任中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南孙庄和中孙庄曾经是典型的"老大难"村,张树忠上任后,他带领两个村的村民修路、打井、清渠、改造中低产田、建家具园区,一系列的"组合拳"后,老百姓的心气顺了,民心齐了,干劲足了。这两个村也由过去的后进村,变成了和谐稳定的幸福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