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274篇
中国政治   285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全量回应市民诉求正在成为我国政府回应公众诉求的新形态。“全回应”模式具备即时全量回应、全部门回应、全层级参与等核心特征,因而政府回应性研究应从关注“回应与否”转向“回应质量”。信息技术赋能之下,接诉平台会汇集的公众诉求数量大、议题领域宽、行政层级跨越广、情绪指征鲜明、诉求表达充分度高,催生出新型政府回应模式及特征。本研究利用政策信息学主题建模方法细化诉求分析粒度,针对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多平台诉求类数据,考察政府回应效率、回应方式、回应详实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诉求主题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诉求来源、行政层级、诉求主题类型等因素皆会对政府回应性产生影响。相比之下,诉求的情绪呈现与诉求长度对政府回应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02.
作为连接基层群众力量最基础、最直接的行政单元,街道办治理需要摆脱压力型体制和运动式治理的冲击而成为基层党政机构与群众之间最直接的互动界面。协商民主在街道层面的运作有助于优化街道办治理结构,其实质是以街道办党政机构为代表的建制化力量与以街道协商团体为代表的非正式力量,基于对协商民主规范性价值的认同,以治理过程中的权力分享来实现街道层面协商与决策的统一。以成都市H街道公民议事会为个案的分析表明,街道办治理中协商民主的实现需要着力于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观念认知层面,从偏好“行政压力”转向“民主协商”;二是在权力配置层面,从对街道协商团体的“形式性放权”转向“实质性赋权”;三是在绩效衡量层面,从单纯的“算经济账”转向全过程治理下的“算总账”。  相似文献   
803.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现实背景下,由人口流动和生产要素流动催生的结果,这既是传统政务服务的升级版,也是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既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界定政策目标和政策路径;又需要以数字化为技术支撑,构建信息数据融合机制,满足政务服务对数据全面、持续、及时更新的需求;还需要健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之间协同配合的治理网络,强化行动主体的协同,如此才能保证预设政策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为考察对象,系统剖析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现实挑战和推进梗阻,并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基于“制度—技术—结构”框架分析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实现路径,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持续扩大和“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804.
王敬波 《前线》2023,(1):74-76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将接诉即办改革实践以立法形式固化,极大地推动了接诉即办的行政组织法治化,也为多元协同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化,对我国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未来,可通过缓和诉求供需矛盾、增强协同办理实效、深化推动主动治理、加强工作保障制度来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完善接诉即办法律制度体系,包括细化配套规范和制定接诉即办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805.
万鹏飞  刘雪萌 《前线》2023,(1):77-80
接诉即办是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引发专家学者思考研究。目前的研究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整体全面研究多、分门别类研究少,实证描述研究多、相关因素分析少,数据量化研究多、案例剖析研究少。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研究,必须抓住抓准重点议题,系统评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实施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条款;廓清接诉即办改革全程的权责关系,持续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扩充接诉即办改革研究的思维方式,抓住重大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化研究接诉即办改革的多种路径,形成更具引领性示范性指导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806.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中的“未诉先办”治理模式实际找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条新路。这一模式通过治理端口前移、构建全流程问题流转处置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全链条”的民主;通过及时公布“未诉先办”实施情况保障公民知情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保障公民参与权,由“征求意见”政府主导式表达向“诉求提出”公民主导式表达跨越以保障公民表达权,将群众“三率”纳入考评保障公民监督权,推动实现“全方位”的民主;通过开展“共性问题专项治理”、“区域问题综合治理”和“预测问题前瞻治理”,推动实现“全覆盖”的民主。“未诉先办”治理模式通过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民主和坚持“人民在场”、“协同共生”的价值理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涵;秉持“公民诉求是起点亦是终点”的理念,推动政府流程再造、整体政府建设和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化,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北京样板”。  相似文献   
807.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正确应对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一次次领导和组织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政局的稳定,防灾减灾救灾成效举世公认。  相似文献   
808.
薛明新 《群众》2022,(5):65-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江苏省纪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切实增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自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近年来,江苏省人民医院牢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办院方向,不断加强公立医院行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弘扬医务工作者崇高职业精神,着力提升医疗治疗水平,医患关系日趋和谐,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以“抓铁有痕”的务实举措较好践行了健康中国行动。  相似文献   
809.
“民呼政应”是当前政民互动实践中的理想方式,主要指公民高程度参与、政府高程度回应有机结合的状态。“接诉即办”的北京模式是“民呼政应”的典型实践样态。高位推动下多维施压和赋权增能互嵌共生构成理解“民呼政应”缘何可能的分析框架。多维施压源自于市民反馈、上级点评、同级竞赛,赋权增能由“吹哨报到”与“社区动员”机制促成。但“民呼政应”仅是当前实践中的理想方式,并非完美无缺,其实践样态“接诉即办”还存在着行动滞后、充斥大量无理诉求、治理效能与资源投入不相匹配等问题。未来,应当致力于探寻从“民呼政应”到“未呼先应”的超越之道,构建“未诉先办”的新型实践样态,实现“接诉即办”的优化转型。  相似文献   
8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治理新任务。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协同机制,旨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体制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要深刻把握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准确认识在新时代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任务,并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价值优势、战略优势、协同优势、竞争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