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4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7篇
法律   281篇
中国共产党   167篇
中国政治   372篇
政治理论   121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为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方案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问题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分期、主要视角,并对其中代表性的市民社会理论、法团主义理论等的适用性及其限度作出了评述;此外,本文关注和阐释了新近国内外关于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所使用的处于社会中的国家、分类控制、利益契合等新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今后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82.
周军 《行政论坛》2014,(6):38-43
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促成了工厂的兴起,而工厂则又将每一个人都镶嵌在其标准化、程序化以及等级化的控制体系之中,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在工厂中建构起知识专业化基础上的分工—协作体系。当这一体系映射到社会治理领域时,也就在作为社会治理唯一主体的政府中嵌入了这种控制导向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在开展社会治理活动时,管理型政府也就理所当然地将整个社会都置于它强大的控制体系之下。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创造性技术的兴起推动了从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向网络化生产体系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发出了变革政府模式及其社会治理方式的呼声,它要求一种超越管理型政府的全新的政府模式来承担起网络结构下的社会治理活动。  相似文献   
83.
作为教师话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言语反馈在大学英语互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言语反馈的得当与否影响着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动机,并决定着课堂互动的顺利开展。文章从关联—顺应模式这一认知语用理论角度出发对外语互动课堂中教师言语反馈进行研究。在分析教师言语反馈的言语行为与语境成分之间的相互顺应、意义的动态生成的同时,探讨教师言语反馈对课堂互动的推动作用。基于关联—顺应模式对教师反馈语言的分析,作者指出有效教师反馈语言的选择应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同时,教师反馈方式应做到及时、确切、有针对性、多样化。  相似文献   
84.
本文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发展,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
卜芳 《前沿》2013,(19):196-200
随着能源危机的到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空气质量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细颗粒物”概念出发,系统地阐述了PM2.5产生的来源,以及造成的危害.并依据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伦理观念,结合与环境保护学的保护目标及要求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树立生态伦理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对空气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依据生态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也从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的立法目的、立法框架以及法律制度方面对我国大气污染单项立法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提供了生态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6.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简称纳卡冲突),成为20世纪最悲惨的冲突,这个冲突改变了百万阿塞拜疆人民的命运。纳卡冲突1988年爆发,造成了将近20%的阿塞拜疆领土和7个地区被亚美尼亚军队占领,并造成一百多万的阿塞拜疆人民流离失所。一些国际时事评论员认为解决纳卡冲突取决于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完整或自决原则应当适用主权。然而,在亚美尼亚人一直呼吁的情况下考虑采取民主自决,这是误导性的,因为民主自决只适用于没有主权土地争端这种情况,这显然并不适用对于亚美尼亚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情况。联合国安理会第822,853,874和884号决议谴责了亚美尼亚的反面行为,并重申了对阿塞拜疆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本文主要综合了学者长期以来的研究,应用国际法准则和法律来分析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  相似文献   
87.
《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争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从阐述中国—东盟争端机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了该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8.
毛泽东在浙江的活动是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尽可能地理清毛泽东到浙江的次数与在浙江的天数是开展好这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共和国命运的抉择与思考——毛泽东在浙江的785个日日夜夜》曾提出毛泽东一生53次到浙江,在浙江工作、生活了大约785个日日夜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的基本认同,并作为学习宣传的基本内容。但由于资料与研究工作的种种局限,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遗漏与错谬。《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出版发行为毛泽东到浙江次数与在浙江天数的补正工作带来了重大契机。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特对毛泽东到浙江次数与在浙江天数进行比照补正,并提出个别仍然需要存疑的问题,以求教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89.
韩亚光 《前沿》2013,(19):8-13,28
人类基于自身形成和提出实践问题,实践包括“精神—物质”型实践、异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同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异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同体式“精神—精神”型实践不断凸显,它们同“精神—物质”型实践的相互结合与渗透逐步强化,而中国曾经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实践的价值和目的,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承接过去、维系现在、开辟未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90.
黄曦 《前沿》2013,(19):130-131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来分析,这条原则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能得到很好的借鉴与应用.教学中处理好结构、功能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培养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