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212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5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代人性理论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假设理论是研究对人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由主张任务管理的经济人性假设提出的X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必须注意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制度、避免“金钱刺激”与“管卡压”的管理方式 ;由主张参与管理的社会人性假设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必须实行民主管理 ,满足人们的社会和心理需求 ,促进人际间的友好与合作关系 ;由主张目标管理的自我实现人性假设提出的Y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理应创建一个能满足人们自我发展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环境、注重发挥内在工作奖励的作用、认可与赞赏人们的智慧、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主张权变管理的复杂人性假设提出的超Y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创造性地结合本国、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 ,解决现实问题 ,取得相应实效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从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形成过程与内涵、特色与指导意义三方面加以论述,认为该思想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小康文化的契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3.
略论冯桂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桂芬是近代中国具有开拓意义的、务实、深刻、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主要是: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鲜明地提出较为全面的“采西学”主张,力主在多方面向西方学习;以唯善是从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理智地兼顾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冯桂芬的思想对于理解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应对西方文化挑战时的能量与机制,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4.
关于中国公共服务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在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导下,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实践证明,西方各国的改革成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内在原因。本文将分析西方各国成功的原因及中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同时重点研究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现状和困境,以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整体防控的战略部署,四张网络的立体架构,防范控制的精确指导,专业力量的精确打击,队伍建设的全面推进.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的科学价值在于:它建立了一套特定的概念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判断,解答了新时期社会治安工作面临的系列难题.该理论对治安情况复杂地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无缝隙政府所倡导的顾客导向、竞争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治理理念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无缝隙政府理念,东莞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信息共享促进部门无缝隙衔接,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无缝隙审批,以扁平化改革推动社区服务无缝隙对接。本文认为,未来的政府管理创新,应倡导无缝隙政府理念,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共服务的价值,以市场竞争为导向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以结果为导向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7.
布勒的公权理论可谓保护规范理论的始源形态,应当立足于其历史脉络与整体结构来理解。在布勒的保护规范理论中,法规的强行性排除了裁量规范,但包含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法规范仍具有强行性。私益保护目的以公私益的划分为基础,构成了布勒保护规范理论的核心要义。援用可能性不同于诉讼可能性,是指受保护的私人可以援用法规范请求行政机关为特定行为。只要法律并未明确排除,即可承认援用可能性的存在。经由布勒保护规范理论所得出的公权具有严格的法规从属性,但也使公权受立法者的宰制。此外,布勒所讨论的公权仅指以特定实体决定为内容的实体性公权,程序性公权被排除在外。在审判实践中,我国法院应对布勒的旧保护规范理论保持警觉,合理地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28.
法律法规名称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法规的名称往往揭示了法律法规所要调整或规范的对象、主要范围或主要内容,故而至关重要,但目前鲜有学者对我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进行探讨。在权威机构颁布的法律法规英译本中,法律法规名称的翻译在术语、语法及句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中西方思维、文化及心理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表述上的不同。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观之,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需正确选用术语、注重译入语的语法和句法表述习惯,尤其是参照外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表达方式,方能最终实现我国法律法规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一种流行的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评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忽视了金融市场在货币创造中的主体地位;现代货币理论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这种反对意见不仅误解了现代货币理论,而且建立在错误的历史观上,忽视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现代货币理论形成了包括商业银行和政府在内的对货币等级结构的完整认识。其次,在历史上,财政作为货币创造主体的作用并没有让位于商业银行体系,相反,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国家财政的作用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再次,政府的货币创造具有生产性的一面,它在推动创新和生产力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创造和回收货币并不是剥削,而是国家的公共目的所使然。最后,货币创造主体的制度设计及其争论的问题本质上是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30.
举报投诉人原告资格问题是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争议的焦点。《行诉解释》第12条第5项认可了投诉人的原告资格,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需要梳理并回应。就保护规范理论而言,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没有规定主观公权利的前提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也可以赋予投诉人原告资格,并可以据此推导出与原告资格相对应的主观公权利;就保护必要性而言,第5项中合法权益的规范功能能够替代保护必要性的适用;就投诉人的定位而言,第5项与司法实践存在冲突,建议将第5项对投诉人的定位由其他利害关系人改为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